某年我在一间小饭馆打工做厨师时,全饭店十个人,除了我,其余九人是女生,连老板也是
某年我在一间小饭馆打工做厨师时,全饭店十个人,除了我,其余九人是女生,连老板也是女的。在老板娘的影响之下,凡到了夏天,那些同事一个比穿得少,穿得薄。
记得第一天上班时,我穿着厚实的厨师服走进后厨,迎面就被热浪扑了个趔趄。灶台边的老板娘只穿了件吊带背心,脖子上搭着条湿毛巾,见我进来,她头也不抬地喊:"新来的,把外套脱了,这么热的天,不怕中暑啊!"我这才注意到,整个后厨除了我,其他人都穿着清凉,连围裙都只系到腰间。
这家"春华饭馆"开在城中村的巷子口,店面不大,却因老板娘的手艺和实惠的价格,生意格外红火。老板娘姓林,四十出头,做事风风火火,说话嗓门大得能盖过抽油烟机的声音。她总说:"厨房里干活,讲究的是利索,不是体面。"
渐渐地,我也适应了这里的氛围。每天清晨五点,我第一个到店,先把电扇搬到厨房最热的位置。六点整,服务员小芳会准时推门进来,她总穿着件印着卡通图案的T恤,头发随意地扎成马尾。"早啊大厨!"她清脆的声音总能驱散我的困意。接着是洗碗工阿香,五十多岁的她总爱穿花布短衫,胳膊上戴着塑料袖套,一来就钻进洗碗间,水声哗哗地响起来。
七月的正午,厨房温度能飙到四十度。我光着膀子炒菜,汗珠顺着脊背往下淌,滴在铁锅边沿"滋啦"一声就没了踪影。老板娘常打趣说我是"铁打的汉子",却总不忘往我手边放碗冰镇绿豆汤。服务员们穿着清凉的短裤T恤在前厅忙碌,偶尔来后厨端菜,都会带进来一股带着香水味的风。
记得有个周末特别忙,我从早上一直站到下午三点才吃上饭。正狼吞虎咽时,收银员小雨悄悄在我饭盒底下压了张纸条:"大厨辛苦了,给你留了冰西瓜在冰箱。"这个文静的姑娘平时总穿着素色连衣裙,说话轻声细语,却比谁都细心。
八月份,店里来了个暑假工大学生小林。第一天她穿着规规矩矩的衬衫长裤,结果热得满脸通红。午休时,老板娘塞给她一套自己的旧衣服:"丫头,在这干活不用讲究。"第二天小林就换上了T恤短裤,扎着高高的丸子头,青春洋溢的样子让店里多了几分活力。
不过也有尴尬的时候。有次我正在颠勺,突然听见身后"哎呀"一声。回头看见服务员小丽踩到水滑倒了,短裙翻了起来。我赶紧扭头继续炒菜,耳朵却红到了脖子根。老板娘见状哈哈大笑:"瞧把咱们大厨羞的!"后来店里多了条规定:穿裙子的必须加条安全裤。
最让我感动的是中秋节那天。本来我已经请好假回老家,结果母亲突然生病,车票只能退掉。晚上打烊后,我发现所有人都没走。老板娘端出一个大蛋糕:"就知道你走不成,咱们陪你过节!"灯光下,姑娘们穿着各色睡衣——原来她们早就约好要给我个惊喜。阿香还特意做了家乡的月饼,虽然馅儿有点咸,但我吃得眼眶发热。
这份工作我一干就是三年。离开那天,姑娘们合伙送了我件定制T恤,正面印着"春华饭馆第一男神",背面是所有人的签名。老板娘塞给我个红包:"以后自己开店了,记得请我们吃饭。"我走出很远回头望,还能看见她们在门口挥手,五颜六色的衣裳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现在我自己开了家小餐馆,每年夏天都会给员工发清凉补贴。有次在批发市场遇见阿香,她还在做洗碗工,见到我就喊:"大厨!"那熟悉的嗓门让我瞬间回到了从前。我请她来我店里指导新人,她穿着那件熟悉的花布短衫,塑料袖套都没换,站在洗碗池前的样子仿佛时光从未流逝。
去年老板娘带着女儿来我店里吃饭,小姑娘已经上大学了,文文静静的,完全不像她妈当年风风火火的样子。我们聊起往事,老板娘突然说:"其实那时候让你一个大小伙子待在女人堆里,我还担心来着。"我笑着指指墙上"春华饭馆"的老照片:"那是我最凉快的夏天。"
如今每当我看见新来的年轻厨师穿着严严实实的厨师服,总会想起那些年的夏天。那些汗水、笑声、还有冰镇绿豆汤的甜味,都成了我最珍贵的调味料。有时候午夜梦回,耳边似乎还能听见老板娘的大嗓门:"火候到了,起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