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汤加的6个15岁男孩因为觉得上课太无聊,就偷了一艘破船想出海冒险。结果船被风浪吹离航线,他们漂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整整待了15个月。等被发现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们已经没命了,可这群少年却活得像在岛上过暑假一样。 这故事得从南太平洋的汤加王国说起。1965年,六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都在一所天主教寄宿学校上学。这六个人分别是 Sione、Stephen、Kolo、David、Luke 和 Mano。跟全世界所有不爱上课的熊孩子一样,他们觉得学校里的规矩又多又烦,日子过得像白开水。于是,一个大胆到有点离谱的念头冒了出来:咱们溜出去冒险吧!去哪呢?目标斐济,甚至更远的新西兰! 说干就干。他们没啥周密的计划,想法简单粗暴。找了个他们平时都不怎么待见的渔夫,趁人家不注意,“借”走了他的小渔船。这船其实挺破的,连个地图和指南针都没有。他们就带了点香蕉、几个椰子和一台小小的燃气灶,就这么扬帆起航了。 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出海当晚,他们还在甲板上睡着了,结果半夜一场巨大的风暴袭来。小船在狂风巨浪里就像一片叶子,船帆被撕成碎片,船舵也断了。接下来整整八天,他们就在海上这么漂着,没吃没喝,只能靠着偶尔下雨时张嘴接点雨水续命。绝望和恐惧,估计早就把出发时的兴奋劲儿给冲得一干二净了。 就在他们觉得自己快要完蛋的时候,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个小黑点——一座岛。求生的本能让他们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朝着小岛划去。 这座岛叫 ’Ata,一个真正的无人荒岛。其实,这岛上100多年前是有人住的,后来因为奴隶贩子把岛民都抓走了,这里就彻底荒废了。所以,当这六个男孩踉踉跄跄地踏上小岛时,迎接他们的,不是什么热带天堂,而是一片荒芜。 这六个汤加男孩,非但没有内讧,反而建立了一个堪称典范的微型社会。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规矩。大家约定好,不管发生什么,绝对不能吵架。 他们把一天分成几段,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表。两个人负责站岗放哨,观察海面有没有船只经过;两个人负责去岛上搜罗吃的,打理他们开辟的小菜园;另外两个人负责做饭和后勤。大家轮流当班,有活一起干,有难一起扛。 一开始,他们只能喝椰子汁、吃海鸟蛋。后来,他们深入岛屿腹地,居然找到了100多年前原住民留下的村落遗址。虽然房子早就塌了,但他们发现了野生的芋头、香蕉,还有一些当年村民养的鸡,现在都成了野鸡。这下食物来源就稳定多了。他们还学会了捕鱼,用石头围成简易的陷阱,等着涨潮时鱼自己游进来。 最牛的是,他们居然把火种保留了整整一年多没熄灭!这在野外生存里,几乎是个奇迹。这意味着他们随时能吃到熟食,也能在夜晚取暖、驱赶野兽。 他们不仅解决了温饱,还开始追求“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在空地上开辟了一个羽毛球场,用捡来的浮木和渔网做了个“健身房”,举着用石头做的“杠铃”。其中一个叫 Kolo 的孩子,用一块漂流木、半个椰子壳和从破船上拆下来的六根钢丝,硬是造出了一把吉他。每天清晨和黄昏,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弹着这把独一无二的吉他,唱歌、做祷告。歌声和信仰,成了他们在绝望中最大的慰藉。 这期间还发生过一件事。一个叫 Stephen 的男孩,在一次攀爬中不小心摔断了腿。其他几个孩子没有慌乱,他们学着自己记忆中大人的样子,用木棍和树叶当夹板,把 Stephen 的断腿固定起来。在没有医生、没有药物的情况下,他们轮流照顾他,把最好的食物留给他。几个月后,Stephen 的腿竟然奇迹般地愈合了。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15个月,将近450天。他们的家人和学校早就为他们举行了葬礼,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已经葬身大海了。 直到1966年9月11日。一个叫彼得华纳(的澳大利亚船长,开着自己的渔船路过 ’Ata 岛。他本来是来这附近捕捞龙虾的,用望远镜观察小岛时,突然发现岛上的树林似乎有被火烧过的痕跡,这很奇怪。他再仔细一看,居然看到一个裸着上身、头发长得像野人的男孩从悬崖上跳进了海里,正朝他的船游过来。 彼得船长当时心里也犯嘀咕,这荒岛上哪来的人?等那个男孩游到船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说:“我们是六个人,我们估计已经在岛上待了15个月了。” 彼得船长彻底惊呆了。 他把剩下五个男孩也接上了船。让他更惊讶的是,这几个孩子虽然头发很长,但身体非常健康,精神状态也很好。 彼得船长立刻用无线电联系了汤加的首都,当他报出这六个男孩的名字时,接线员那边沉默了足足20分钟,然后是抑制不住的狂喜和哭泣。整个汤加都轰动了,所有人都以为这是神迹。 然而,故事到这里还没完,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反转”。 男孩们回到家乡,但没过几天,警察就找上门来,把他们全给抓了。为啥?因为他们当初“借”走的那艘船,船主报了警,告他们偷窃。 这时候,发现他们的彼得船长站了出来。他自己掏钱,从那个渔夫手里买了一艘崭新的船作为赔偿,把孩子们保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