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年,35岁的韩信被吕后处死,灭三族。刘邦知道之后,心中暗喜,想着:“他可算是死了!”可还没来得及高兴,他心里一紧,悲伤从心中蔓延开来,问吕后:“韩信生前有说过什么吗?”
韩信,楚汉争霸的传奇将领,一手打下汉室半壁江山,却在功成名就后,35岁便惨遭吕后灭族。他的死,隐藏着权谋与背叛的暗流,令人唏嘘。刘邦为何既喜又悲? 韩信出身淮阴,家境贫寒,年轻时受尽冷眼,市井间曾被逼从恶少胯下钻过,忍辱负重。他投靠项羽,只做执戟郎中,站岗守门,毫无施展才华的机会。失望中,经夏侯婴引荐,他转投刘邦,却仍被安排管粮草,郁郁不得志。一夜,他收拾行囊,准备逃离汉营。萧何闻讯,星夜追赶,苦劝他留下。刘邦听从萧何建议,破格封韩信为大将军。从此,韩信如猛虎出笼,率军东征,破三秦,平魏赵,降燕齐,战功无人能及。他在潍水掘堤淹敌,灭楚军主力,奠定汉室根基。韩信威名震天下,军士敬服,诸侯畏惧。
可韩信的性格有致命弱点。他才华横溢,却不善隐藏锋芒,言语间常流露对刘邦的不满。楚汉相争关键时刻,谋士蒯通劝他自立为王,割据一方,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项羽也派使者拉拢,许以重利。韩信念及刘邦旧恩,拒绝背叛,但心底埋下不满种子。他平定齐国后,拥兵三十万,却迟迟不南下支援刘邦,似有观望之意。刘邦急需韩信兵力围剿项羽,闻其按兵不动,怒斥其心怀不轨。张良提醒后,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他才挥军南下。此事让刘邦对韩信生出猜忌,君臣裂痕渐深。 公元前196年,刘邦北上平叛,留吕后与萧何镇守长安。韩信已被贬为淮阴侯,留在京中,无兵权在握。坊间却传他联络旧部,意欲谋反。刘邦闻讯,命吕后与萧何处置。
吕后深知韩信威望,若不除之,恐生大乱。她与萧何密谋,决定诱捕韩信。萧何亲自登门,称刘邦将凯旋,邀功臣赴长乐宫庆功。韩信碍于旧交,勉强前往。入宫后,他发现宴会为假,甲士围困,吕后坐镇,萧何沉默。韩信被控谋反,押至钟室处死,三族尽诛。他临终提及蒯通,悔不听其劝,叹息自己一步步走入绝路。 韩信之死,震慑朝野。刘邦回京,闻讯先松口气,觉得除去心腹大患。可随即,他忆起韩信的赫赫战功,复杂情绪涌上心头。他问吕后,韩信临终是否留下遗言。吕后答,只提蒯通之劝。刘邦沉默,似在缅怀这位曾为他打下江山的将才。吕后手段果决,借韩信之死敲打功臣,巩固皇权。萧何虽为韩信引路人,却参与诱捕,之后闭门不出,深居简出。刘邦继续削藩,彭越、英布相继被除,汉室中央集权日固。韩信的悲剧,源于他功高震主,又不善收敛,终成权谋牺牲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