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中国谁也不惯着!” 世卫组织谭德赛的位子就应该由中国人坐,否则就退出,跟

“中国谁也不惯着!”

世卫组织谭德赛的位子就应该由中国人坐,否则就退出,跟美国人一样,他退咱也退,他进咱也进,我们不当冤大头!

世卫组织总干事的选拔流程挺严谨的。

根据规定,总干事由194个成员国投票决定,任期五年,最多能连任一次。

谭德塞是在2017年被选上的,2022年又连任了一次,新任期要到2027年才结束。

也就是说,离下一次选举还有两年多时间,现在就嚷嚷着换人,既不符合程序,也容易让人觉得咱们太着急了。

再说,中国和世卫组织的合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2007年到2017年,陈冯富珍女士就担任过世卫组织总干事,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坐上这个位置。

她在任期间,推动了全球卫生治理的改革,尤其是在应对H1N1流感时,协调各国行动,为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争取了不少发言权。

这说明中国完全有能力参与全球卫生事务,而且之前已经做出过实际的贡献。

特朗普上台后,又把美国退出世卫组织这出戏重演了一遍。

他这么做,说白了就是觉得世卫组织没按美国的意思来,特别是疫情中对中国的评价让美国很不爽。

结果呢?

美国一退出,世卫组织马上面临6.5亿美元的资金缺口,不得不裁员、关闭分支机构,就连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等全球公共卫生项目都受到了影响。

中国可不能学美国这么干。

这些年,中国在世卫组织里一直既有投入又有行动。

从会费来看,中国是第二大出资国,2020到2021年的会费占比超过12%,仅次于美国的22%。

疫情期间,中国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向141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超过2.6亿剂疫苗,占该计划已分发总量的近20%。

就连谭德塞也公开表示:“中国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以及世卫组织的工作作出重大贡献。”

如果跟着美国退群,不但会让自己的努力白费,还会正中某些国家的下怀——他们就盼着中国退出,好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声音。

有人觉得,只有中国人当上总干事,中国的声音才能被听见。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对。

陈冯富珍当总干事的时候,中国的影响力确实提升了一些,但这背后靠的不只是她的职位,而是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实力。

就说这次疫情,中国最早向世卫组织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最早与世卫组织联合开展实地考察,最早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这些实际行动,比一个职位更能赢得尊重。

再说了,世卫组织现在正在推进改革。

美国退出后,资金缺口需要大家补上,这正是中国发挥作用的好机会。

2025年5月,世卫组织通过了《大流行协定》,要求各国在疫情时共享疫苗和治疗药物,中国在谈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如果这时候退出,不但会让之前的努力白费,还会让其他发展中国家感到失望。

毕竟,现在全球南方国家都把中国当成多边主义的代表,我们要是退了,他们就真的没有依靠了。

有人说,中国在世卫组织花了这么多钱,却没得到足够的回报,这不是当冤大头吗?

这话得辩证看。

首先,中国的钱可不是白花的。

通过与世卫组织合作,中国在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等领域学到了很多经验,比如中国疾控中心与世卫组织共建了6个合作中心,在流感、辐射健康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中国的投入也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力。

在新冠疫情中,中国通过援助疫苗,让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场合为中国说话,这比花多少钱打广告都管用。

但中国也不是冤大头。

对于那些想利用世卫组织打压中国的行为,我们从来不含糊。

退一步讲,就算中国真的退出世卫组织,又能怎么样?

难道自己另起炉灶?

可全球卫生治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个国家能单独搞定的。

就拿疫苗分配来说,中国虽然产能大,但如果没有世卫组织的协调,很难把疫苗公平地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再说了,退出世卫组织,中国就会失去参与全球卫生规则制定的机会。

现在世卫组织正在修订《国际卫生条例》,讨论大流行防范机制,这些规则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卫生安全。

如果这时候退出,就等于把规则制定权拱手让人。

更关键的是,中国一直主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退出世卫组织,不但违背了我们自己提出的理念,还会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大国担当产生怀疑。

看看美国退群后,全球卫生治理出现的真空,就知道这种做法有多短视了。

最后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大国,不是看你能不能掀桌子,而是看你能不能把桌子坐热。

美国这些年退群成瘾,从《巴黎协定》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到世卫组织,每退一次群,就削弱一次自己的领导力。

而中国呢,不但没退群,还积极推动改革。

比如在2025年世卫大会上,中国提出要加强世卫组织的应急响应能力,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决策中的话语权,这些主张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说白了,中国的目标不是取代谁,而是让全球卫生治理更公平、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