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即将全面兵变,进军基辅?”当地时间 2025 年 7 月 24 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瓦西里·马柳克中将发出严重警告,乌克兰调查局对乌克兰国民卫队展开的抓捕,对乌克兰前线官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至少 6 名国民卫队后勤军官被查,包括副司令亚历山大・比卢斯准将,这场震动军队高层的清洗,正在撕开乌克兰军事体系的裂痕。 这种抵抗情绪迅速蔓延至前线,在红军城战役中,乌军第 155 机械化旅与第 68 特种旅因指挥混乱发生 “自相残杀”,暴露出基层部队对基辅当局的信任危机。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军队待遇的全面恶化,被俘乌军士兵披露,前线部队每周仅能获得一次食物和饮用水,士兵被迫喝尿维持生命。 这种非人道的生存条件,与乌克兰政府承诺的 “高额抚恤金” 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阵亡士兵家属可获 280 万人民币补偿,但现役官兵的基本生存需求都无法保障。 国防采购系统的腐败导致装备供应严重不足,2024 年通过中间商采购的炮弹中有 30% 未交付,数百亿资金被挪用。 政治斗争的漩涡进一步加剧危机,泽连斯基政府近期签署法案限制反腐机构权力,引发包括士兵在内的大规模抗议。 美军情报部门披露,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上将将父母送往莫斯科治疗,并转账 100 万卢布支付医疗费,其儿子更在俄使馆公开支持俄罗斯,这一事件彻底动摇了军队对高层的信任。 这种内部分裂在国防采购领域尤为突出,国防部与国防采购局的权力斗争导致 70 亿美元预算陷入僵局,前线急需的弹药和无人机交付延迟。 美国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 3 亿美元军事援助,包括 “爱国者” 防空系统,但特朗普政府同时推动泽连斯基下台,计划由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接任。 这种 “换帅” 阴谋加剧了乌克兰内部的权力博弈,而俄罗斯则趁机加大空袭力度,7 月 20 日对乌克兰军工企业的集群打击,直接切断了部分前线部队的补给线。 北约的 “长期支持协议” 虽承诺每年提供 400 亿欧元援助,但成员国间的分歧导致资金到位缓慢,乌克兰在武器和资金的双重缺口下举步维艰。 然而,“全面兵变” 的结论仍需谨慎对待,尽管国民卫队的抵抗情绪高涨,但尚未出现大规模向基辅进军的军事行动。 泽连斯基政府已采取紧急措施,内政部长克利缅科亲赴国民卫队营地安抚官兵,同时加速与俄罗斯的谈判进程,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转移矛盾。 乌克兰普通民众对战争的厌倦情绪尚未转化为对兵变的支持,7 月 22 日的全国抗议虽涉及士兵,但核心诉求仍是反腐而非政权更迭。 这场危机本质上是乌克兰多重矛盾的总爆发:军事体系的腐败、士兵待遇的恶化、政治斗争的白热化,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 国民卫队的动荡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的结构性危机若得不到解决,乌克兰或将陷入长期动荡。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无论兵变是否成真,持续的战火和腐败都将是难以承受之重。 未来局势的走向,取决于泽连斯基政府能否迅速稳定军心、修复与西方的关系,以及俄罗斯是否把握时机扩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