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个鬼子跑到老太太家搜查,发现院里的枣又大又甜,便想全部带回去,就在这时,老太太突然敲着水缸大声呼喊:“快点跑”。
在山东乐陵的乡村,住着刘相会,人称常大娘,因丈夫姓常。她家不是普通农户,而是八路军口中的“大槐树下”。这名字不是因为院前有棵大槐树,而是形容常大娘像棵老槐树,给战士们遮风挡雨。她裹过小脚,走路慢吞吞,但心气儿高,抗战那会儿,她家成了秘密联络站,情报从这儿悄悄传出去。她丈夫常培仁聾病在身,干不了重活,却种了一片枣林,红枣甜得让人眼馋,靠这个养家糊口。日军来了,砍了枣林,盖碉堡,乡亲们恨得牙痒痒。常大娘一家没低头,把对鬼子的恨化成支持抗战的力量,送粮食、传消息,忙得脚不沾地。家里的枣林虽被糟蹋了不少,但院里的枣堆还是堆得老高,成了掩护战士的好地方。
1938年秋,八路军指挥员肖华出去办事,撞上了鬼子的眼线,被追得无处藏身,跑进了常大娘家。常大娘一看他那模样,就知道事大了,赶紧把他塞进院里的枣堆,盖上干草,弄得严严实实。她又叫儿子常树芬躲到后院,交代好一听到敲水缸就翻墙跑,往枣林钻,越热闹越好。常树芬从小在枣林里钻来钻去,路熟得跟自己家院子似的,点头就去了后院。家里刚安排好,鬼子带着伪军就踹门冲进来,翻箱倒柜,屋里屋外折腾了个遍,啥也没找着。鬼子头儿瞅见院里的枣堆,抓了把枣往嘴里塞,嚷着要把枣全带走,手下们围过去,准备装麻袋。常大娘看在眼里,急了,抄起水舀猛敲水缸,喊了声“快点跑”。后院立马响起了动静,常树芬推倒柴堆,翻墙就跑,鬼子和伪军以为抓到了人,呼啦啦追了出去,压根没顾上枣堆。肖华躲过一劫,从枣堆里爬出来,满身草屑,对常大娘千恩万谢,又担心常树芬被抓。常大娘摆摆手,说她儿子机灵,枣林就是他的地盘,鬼子没那本事抓住他。
果然,常树芬靠着地形熟,早就甩开追兵,平安回来。这事儿没吓住常大娘一家,反而让他们更豁出去了。他们在院子底下挖了个地窖,入口藏在柴堆下,上面铺上土,鬼子路过也看不出啥。地窖不大,但够藏几个人,八路军战士来来往往,落脚休息,传递情报,全靠这地方。常大娘安排家人轮流放哨,晚上偷偷送饭,热汤热饭递到战士手里。她闺女也帮着忙,把情报藏在枣篮底下,送到指定地方。常培仁虽听不见,但干活不含糊,半夜挑着担子送粮食,累得满头大汗。 这家子就在鬼子据点两里地外干这些事,胆大得让人咋舌。鬼子碉堡就在附近,巡逻的兵隔三差五路过,他们愣是没露馅。常大娘的小脚走不了远路,但脑子清楚,安排得滴水不漏。情报从她家传出去,帮了抗战不少忙。抗战赢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常大娘一家总算能喘口气。枣林又种上了,红枣挂满枝头,日子慢慢好起来。她家的事迹传开,成了乐陵的骄傲。常大娘年纪大了,还常跟人讲当年的故事,那小院子也成了革命的标志。她和家人一直默默出力,直到老去,始终没忘那段抗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