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广东青少年用岭南音乐联结中英友城之谊!省实民乐团中英文化交流载誉归来

随着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全球首演新作品《云腾四海》最后一个音符的落下,2025中英友城文化交流活动完美收官。本次交流活动是由英国伯明翰市政府主办、中国驻英大使馆鼎力支持、依托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平台举办的年度国际音乐与艺术活动,旨在连接两国新一代杰出的青年艺术人才,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促进文化交融。

受主办方与广州市外事办的联合邀请,省实民乐团的80余名同学以多重身份参与了本次交流活动——他们既是友城小使者,也是中国民乐的代表,同时作为岭南音乐最优秀的青年团队成员,在活动中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角色。

本次交流活动覆盖英国伦敦、伯明翰等城市,核心环节为多场高规格演出及配套活动。活动汇聚了来自中国顶尖学校的百余名优秀青少年音乐家,他们与英国同行齐聚一堂,以音乐为纽带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共同打造了这场艺术盛会,也为中英两国的友谊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皇家宴会厅里的文化之约

7月17日,英国伯明翰市政府皇家宴会厅灯火璀璨,中英友城文化交流开幕式在此启幕。伯明翰市长ZafarIqbalMBE以最高礼遇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国青少年,他在致辞中感慨:“这些年轻人正通过音乐,为未来的友谊打下根基。”中国驻英大使馆文化参赞王云在致辞中表示:“友谊始于倾听,音乐让世界彼此聆听。感谢广东实验中学的同学们跨越9000公里,将动人的中国声音传递给英伦听众,让观众真切地听见了中国。”

开幕式上,省实民乐团奏响《送你一朵玫瑰花》《跑旱船》等经典民乐,琵琶的灵动、二胡的悠扬与锣鼓的铿锵,让在场的英国政要、文化界代表瞬间沉浸在中国音乐的意境里。

伦敦舞台上的粤韵乡愁

7月18日,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旁的圣马丁音乐厅(这座1726年建成的乔治式建筑)迎来了一场特别的“乡音会”。《鸟投林》的婉转、《画眉跳架》的活泼、《月光光》的温柔,不仅让英国观众惊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细腻,更勾起了在场广东侨胞的浓浓乡愁。

“当二胡齐奏《赛马》响起时,有位白发老人跟着节奏轻拍手掌,眼里闪着光。”省实民乐团胡琴声部首席陈熙桐回忆道。音乐厅外的即兴快闪更成了街头焦点——打击乐《冲天炮》的热烈、《赛马》的奔放,让特拉法加广场的游客纷纷驻足,掌声与欢呼交织成跨文化的和声。

中国驻英大使郑泽光夫人华梅女士与文化处公使衔参赞李立言到场观演,李立言在致辞中表示,他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拓宽中英文化交流合作内涵,让更多思想与创意的浪花激荡交汇,为两国文明对话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并肩前行音乐会”上

中国两支青年乐团共同演绎《龙舞》

“并肩前行音乐会”成为此次交流的高潮。在伯明翰皇家音乐学院,两支中国青少年乐团——广东实验中学民乐团与南京第一中学弦乐团,在著名指挥家卞祖善的执棒下,联袂演绎了《东西方交响乐》第三乐章《龙舞》。这部创作于30年前、首次将中国民族管弦乐与西方交响乐融于一体的作品,此刻有了新的意义:老一辈音乐家守护的文化交融火种,正由青少年传递。

更令人瞩目的是全球首演的《云腾四海》。这部由中国作曲家王云飞专为活动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以“四海一家”为意,竹笛与扬琴的对话、唢呐与锣鼓的交响,道尽“友谊无国界”的深意。而“南国鼓王”陈佐辉领衔奏响的非遗潮州大锣鼓《社庆》,则把潮汕民间节庆的热闹搬上英伦舞台。潮州锣鼓乐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可追溯至唐宋时期的中原文化,潮州大锣鼓更是被誉为“东方交响乐”,在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奏响非遗音乐,将广东潮汕民间节庆的热闹气氛带到了英国音乐殿堂,让观众们领略到中国节日的欢乐和中国音乐文化的厚重。

“凤凰金奖”背后的成长与约定

闭幕式上,伯明翰皇家音乐学院院长StephenMaddockOBE为每位团员颁发“友好使者证书”,省实民乐团更获颁中英友城音乐节最高荣誉“凤凰金奖”。“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广东实验中学校长蔡骘感慨,“孩子们在演奏中理解了世界,也让世界读懂了岭南文化,这正是‘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

团员们的收获不止于荣誉。柳琴声部首席陈泺斯坦言:“与英国同龄人一起排练时,我突然懂了‘音乐是共同语言’;牛津、剑桥的讲座,则让我看到传统文化可以有更多表达。”竹笛手林子滢的感悟更直白:“当《画眉跳架》让外国观众拍手时,我知道,民乐能走得很远。”

据悉,这场以音乐为纽带的友谊将继续延伸——明年起,中英友城文化交流将移师中国,这些年轻的音乐使者们,已开始期待在故乡的舞台上,与英国伙伴再谱新章。

文、图|记者何宁通讯员谢家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