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7年,两个虚弱不堪的红军来到了甘肃镇原县,张口就要见刘伯承,谁知刘伯承刚出

1937年,两个虚弱不堪的红军来到了甘肃镇原县,张口就要见刘伯承,谁知刘伯承刚出来,两个红军就晕倒在地上!

那年甘肃镇原县,两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踉踉跄跄走到红军驻地,只见他们蓬头垢面,嘴唇干裂出血,脚上的草鞋早就磨烂,露出血肉模糊的脚掌。

没曾想哨兵刚要阻拦,就听到其中一人用尽最后力气喊出:"我们要见刘伯承......"话音未落,两人就像两截枯木般栽倒在地。

闻讯赶来的刘伯承俯身拨开两人乱发,突然虎目圆睁,这哪是什么乞丐,分明是西路军将领肖永银和陈明义!

半年前两万多名战友西渡黄河,如今只剩这两个血人爬回根据地,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炊事班的老班长边抹泪边往锅里多下了两把小米。

肖永银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河西走廊的雪夜比马家军的刀还冷,1937年3月,西路军在倪家营子血战七天七夜,弹尽粮绝后被迫分散突围。

时任三十军八十八师参谋的肖永银,带着警卫排长陈明义等五人冒雪翻越祁连山,零下三十度的寒夜里,他们靠嚼皮带充饥,把最后两颗子弹留给重伤员。

活下来的三人伪装成乞丐东行,在民乐县遭遇马家军巡逻队,肖永银让年轻战士躲进山洞,自己故意暴露引开追兵。

参加过黄麻起义的他,硬是在戈壁滩上拖着伤腿跑了二十里,最后跳进结冰的河沟才甩掉敌人。

等他爬回山洞,发现两名战友已经冻僵,怀里还紧紧攥着没舍得吃的半块馍。

然而,接下来的四个月如同地狱行走,两人白天装哑巴讨饭,夜里沿着干涸的河床赶路。

有次讨到半碗糜子粥,陈明义突然跪地痛哭,那天正是他二十岁生日。

路过永昌时,当地老乡偷偷塞给他们两件光板羊皮袄,这件带着羊膻味的礼物,让他们躲过了河西走廊最冷的倒春寒。

当两人终于看见镇原县的红军哨所时,其实已经三天没吃上东西,肖永银的右腿伤口化脓严重,陈明义的高烧烧得眼睛通红。

卫生员后来从他们身上取下二十多块弹片,最深的离心脏只有两指宽,刘伯承听完汇报沉默良久,把自己珍藏的怀表送给两人当医药费。

这段经历在军史档案里有冷冰冰的记录:"1937年4月,肖永银、陈明义等同志历经艰险返回延安。"但老红军们都知道,能活着回来的都是奇迹。

西路军出征时装备精良,每个连配六挺机枪,回来的人却连完整军装都凑不齐。

陈明义建国后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总喜欢在棉衣里缝个暗兜,据说这个习惯就是当年藏讨饭钱养成的。

2016年,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建强在甘肃考察时,意外在永昌县发现当年送羊皮袄老乡的后人。

老人捧出个铁皮盒子,里面竟保存着1937年红军写的欠条,纸已经发黄脆裂,但"革命胜利后加倍偿还"的钢笔字仍清晰可见。

这或许就是对那场悲壮长征最好的注解,有些债,共产党人记了八十年都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