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灵!”4月16日广西桂林,一女子上山采蘑菇时遇到“盲鸟”求助,女子摸了摸小鸟,发现它身上都没有肉了,女子心生可怜,就把它带了回家,通过一顿简单粗暴的“外科手术”后,小鸟终于重见光明,网友:陈大姐这手艺,去当兽医都绰绰有余了! 4月中旬的桂林山区,晨露还挂在草叶上的时候,陈大姐已经挎着竹篮上山了。 她熟门熟路地往半山腰走,脚边的枯叶被踩得沙沙响,突然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从脚边传来。 山里多蛇虫,陈大姐心里咯噔一下,站定了仔细听,那声音却没了。 她蹲下身,小心翼翼扒开枯叶,一团灰扑扑的东西缩在里头,乍看像个被人丢的旧毛线团,可那微微起伏的肚子分明在喘气。 是只小鸟,也就拳头大小,羽毛乱糟糟地粘在身上,瘦得能看清每一根骨头的轮廓。 陈大姐刚伸出手,它居然没飞,反而摇摇晃晃地朝着她的方向挪了两步。 这时候她才看清,小鸟的两只眼睛被厚厚的黄绿色东西糊着,硬邦邦的像凝固的树脂,压根睁不开。 陈大姐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轻轻把它捧起来,掌心能感觉到那细弱的心跳。 回了家,陈大姐把小鸟放在桌上,找来台灯照着细看。 那层东西已经完全硬化,摸上去跟塑料壳似的,不知道在眼睛上结了多久。 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给家里的鸡处理过类似的眼疾,当下找了把小剪刀,用酒精反复擦了几遍。 她按住小鸟细细的身子,剪刀尖轻轻挑开分泌物的边缘,小鸟疼得浑身发抖,却硬是没动一下,像是知道这人在帮自己。 分泌物一点点被剪开,血珠立马冒了出来。 陈大姐赶紧撒上云南白药,又用碘伏仔细抹了抹伤口。 十来分钟后,小鸟的眼睛终于露出来了,虽然红红肿肿的,可黑亮的眼球在慢慢转动。 她找了片消炎药碾碎,混在温水里用棉签喂进去,又抓了把小米泡软了放在旁边。 刚能看见东西的小鸟,脑袋一点一点地啄着小米,吃得急急忙忙,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咕噜声。 接下来的几天,陈大姐每天都给它换药喂食。 第三天早上,小鸟已经能蹦到桌边抢食,一周后,它开始在院子里扑腾翅膀,偶尔能飞起来撞在晾衣绳上,又歪歪扭扭落下来,逗得陈大姐直笑。 飞走那天,陈大姐正在晒被子,就见它在院墙上站了会儿,忽然振翅冲上天空,盘旋两圈后朝远处的山林飞去。 她站在原地看了好久,手里还攥着没喂完的小米,心里头比采到满满一篮蘑菇还敞亮。 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好多人都在说,这小鸟通人性,知道找对人求救。 有人想起去年云南的事,一只野猪被兽夹夹伤了腿,一瘸一拐跑到村民家门口,趴在地上哼哼。 还有前年青海的雪豹,受伤后没躲进山里,反倒走进牧民的羊圈,牧民给它喂了肉,守着它养伤,一个月后雪豹离开时,在羊圈外站了很久才走。 连海里的海豚鲸鱼都这样,被渔网缠住了,会主动游到渔船边,安安静静等着人解开网,得救了还会围着船转几圈。 就像今年8月咸阳的张师傅,巡渠时看见渠沟里有东西在滚,起初以为是只羊,走近了才发现是只像小鹿的动物。 卡在近50度的水泥坡上,往上爬一步就滑下来,急得在水里打转。水流那么急,再往下冲就到深水区了。 张师傅赶紧给父亲打电话,老人揣着根绳子小跑过来,几个人把绳子绑在张师傅腰上,慢慢把他放到渠底。 那小家伙挣扎得厉害,把张师傅的手都划破了,才总算被抱了上来。后来林草局的人来看,说这是小麂,是受保护的动物,当天就接走了。 陈大姐救的那只小鸟,没人知道它后来去了哪里。 但她总说,那天早上要是没停下来看看,怕是这辈子都要惦记。 她不懂什么动物行为学,只知道那团小小的生命在手里发抖时,自己不能不管。 就像张师傅看见渠里的小麂,没想过它是不是保护动物,只觉得那东西在水里扑腾,得赶紧拉一把。 山里的蘑菇还在一年年长,渠水也照样流,人和动物的相遇总在不经意间发生。 有时候是一只盲鸟朝着人的方向挪了挪,有时候是一只小麂在水里挣扎,而人们伸出的手,就像山间的阳光,渠边的草木,自然而然地接住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