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被笑死了!2025年6月,一女子被闺蜜劝离婚后,约定由丈夫每个月给孩子3000元的抚养费。女子的闺蜜感觉太低了,劝说女子走法律程序。结果法院判决一个月给1500元抚养费。女子不乐意了,要求闺蜜赔偿。闺蜜向网友求助:我明明是好心,还要赔偿吗? 今年6月,一则关于离婚抚养费的故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位女子在离婚协商中与前夫达成每月3000元抚养费的协议,却在闺蜜的"好心建议"下走上法律程序,结果法院判决每月仅1500元,使她损失惨重。 这位女子在婚姻中经常向闺蜜抱怨丈夫收入低、不懂浪漫,在闺蜜的持续劝说下,女子最终选择了离婚,由于孩子年幼,抚养权归女方,双方协商由前夫每月支付3000元抚养费。 但是当闺蜜得知这一数额后,立即表示不满,她向女子描绘了另一位离异朋友的"幸福生活",前夫每月支付数万元抚养费,使朋友不仅摆脱了婚姻束缚,生活质量反而提升,闺蜜甚至宣称3000元连请保姆的费用都不够,建议女子通过法律途径争取更多。 在闺蜜日复一日的煽动下,女子最终将前夫告上法庭,但是法院经过审理后,综合考虑了双方经济状况、孩子实际需求和当地生活水平,判决前夫每月仅需支付1500元抚养费,这一结果让女子措手不及,不仅抚养费减半,还彻底得罪了前夫,使原本的3000元协议也无法履行。 愤怒之下,女子找到闺蜜要求赔偿损失,闺蜜则辩解自己只是出于好心提建议,最终决定权在女子自己,拒绝承担责任,两人因此反目成仇。 这一判决并非没有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可由双方协议确定,协议不成则由法院判决,而《最高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明确,抚养费数额应根据子女实际需要、父母双方负担能力和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者一般按月总收入的20%至30%比例给付。 法院判决抚养费时,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基本生活和教育需求,而非为前配偶提供生活保障,网络上有法律从业者指出,全国范围内通过法律程序判决的抚养费,最高案例也仅为3000元左右,法院原则是确保孩子基本生活和教育需求,而非维持奢侈生活。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思考,作为成年人,应对自己的决策负责,《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虽然闺蜜的建议产生了影响,但最终决定权在女子自己。 离婚抚养费问题上,协商往往优于诉讼,协商具有灵活性,可以考虑更多实际因素,而法院判决则相对刻板,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证据,特别是当对方愿意给予较为合理的抚养费时,贸然诉讼可能得不偿失。 婚姻和家庭决策应建立在理性和自我判断基础上,而非盲从他人意见,网上有不少类似案例,都是因听信"闺蜜建议"而后悔不已,一位网友分享道:"我同事也是听闺蜜建议走法律程序,结果抚养费从每月两千降到一千五,学费也从男方全付变成各付一半,至今与闺蜜断绝往来。" 这个案例警示我们,在婚姻家庭重大决策中,应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意见,对于离婚后的抚养费问题,在对方提出合理方案时,协商往往比诉讼更有利。 同时也应正确认识法律对抚养费的界定标准,避免不切实际的期望,婚姻和家庭的决策关乎长远,任何轻率的选择都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快被笑死了!2025年6月,一女子被闺蜜劝离婚后,约定由丈夫每个月给孩子3000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8-14 17:24:25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