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为什么敢吃蛇,是因为冬眠的蛇“好欺负”?蛇为啥非要冬眠? 这事儿听着怪,毕竟平时都是蛇追着老鼠跑。 可到了冬天,情况就反过来了。 老捕蛇人见过,在雪没化透的早春,挖开向阳坡的石头缝,里面蜷着的蛇只剩半截,旁边还有老鼠脚印。 他说,蛇冬眠时跟冻僵了似的,身子硬邦邦,别说咬人,连动一下都难。 老鼠呢,冬天不冬眠,饿极了什么都啃,闻着蛇的味儿就敢钻洞里去,一点一点把蛇啃光。 为啥蛇明明知道有这风险,还非要冬眠? 老捕蛇人说,蛇是 “冷血的”,天一转冷就扛不住。 夏天太阳一晒,蛇身子暖烘烘,窜得比谁都快。 可到了冬天,气温降到十几度,它就不爱动了,再低到几度,直接就僵了。 要是不躲起来冬眠,在野地里准得冻死,还不如找个洞赌一把。 蛇冬眠也不是一睡就到开春,分好几个阶段。 天刚凉的时候,大概十五度上下,蛇就不怎么吃东西了,天天趴在石头上晒太阳,攒着劲儿。 等气温降到八度到十三度,它就开始打盹,这时候要是有人碰它,它还能猛地抬起头吓人,劲儿着呢。 可一旦温度跌到六度以下,就彻底 “睡死” 了,心跳慢得像停了似的,身子凉得跟石头没两样。 这时候的蛇,别说老鼠,就是被山雀啄几口,也没反应。 为了能熬过冬天,蛇选冬眠的地方也讲究。 老捕蛇人说,它们专挑干燥、背风的洞,比如老兔子刨的坑,或是石头缝里的天然窝。 更聪明的是,它们不单打独斗,常常几十条挤在一块儿。 他曾在一个半人深的土洞里,一下子挖出过百十条蛇,盘成一团,中间的还带着点温度。 这样扎堆,一来能挡挡寒气,二来真有啥动静,总有几条醒得快的能预警。 可扎堆也有麻烦。 有一年冬天,山下有人听说蛇胆值钱,带着工具上山找蛇窝,一挖就是一窝,连小蛇都没放过。 老捕蛇人叹着气说,蛇聚在一块儿是想活命,没想到反倒成了 “一锅端” 的祸根。 其实不光蛇这样,自然界里好多动物冬天都要 “猫冬”,但各有各的招。 比如熊,冬天也睡大觉,可它是 “暖血” 的,睡再沉,有人靠近也能猛地站起来拍人。 刺猬更绝,冬天缩成个球,连呼吸都快没了,可天一暖就醒。 蛇不一样,它的命全看老天爷给的温度,温度不够,醒了也活不成。 夏天蛇在岛上追着老鼠跑,到了冬天,老鼠就钻进蛇洞 “报仇”。 这不是谁欺负谁,是老天爷定的规矩 —— 蛇靠冬眠扛过寒冬,老鼠靠机灵熬过饥荒,凑在一块儿,倒成了岛上的平衡。 老捕蛇人最后说,他现在不怎么捕蛇了,就爱看它们在春天醒过来,慢悠悠地爬出来晒太阳。 他说,这世上的生灵,不管看着多厉害,都得跟着时节走,蛇冬眠是这样,老鼠啃蛇也是这样,都是为了活下去。 老捕蛇人揭示的 “蛇鼠互食” 规律,撕开了生态平衡的隐秘一角 —— 没有永恒的强者,只有对环境的适配。 冷血动物的生存局限与恒温生物的适应优势,在寒冬里形成鲜明对比。 蛇的集群冬眠既是智慧也是无奈,扎堆取暖的生存策略却可能沦为 “一锅端” 的隐患,这背后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秩序的干扰。 大连蛇岛的 “半年之约”,印证了生态链的动态平衡。 当我们惊叹于自然的精巧时,更该明白:每种生物的存续方式都值得敬畏,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索取,终将打破这种脆弱的平衡。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果然世界是个巨大的漂流瓶……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