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次发射失败,我们自己还不知道我们的民营公司已经这么厉害了, 我觉得,

掘密探索 2025-08-19 13:41:38

如果不是这次发射失败,我们自己还不知道我们的民营公司已经这么厉害了, 我觉得,蓝箭航天没必要道歉,朱雀2号失误一次怎么了嘛!这么重大的科技工程偶然失败怎么了。   蓝箭航天可不是“新手村玩家”,这家2015年成立的公司,堪称中国民营航天的“老炮儿”:2018年完成全国首次民营火箭发射,2023年用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为全球首个把液氧甲烷火箭送入轨道的民企。   今年5月,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火箭还成功把6颗卫星送上天,更狠的是,他们今年6月试车的朱雀三号一级动力系统,用的是九机并联技术——简单说,就是把9台发动机绑一起点火,难度堪比“让9匹野马同时拉一辆马车”。   这次失败的遥三火箭,其实是朱雀二号的“升级版”,它用了共底储箱设计,运载效率更高,还为未来回收复用打基础。   按蓝箭的计划,朱雀三号今年下半年就要试飞,目标是把发射成本压到市场价的70%以下,这哪是造火箭?分明是在“卷”整个行业!  SpaceX的猎鹰九号前四次回收全炸,马斯克被骂得狗血淋头;朱雀二号遥一火箭2022年也摔过,原因是氧泵壳体强度不够,但蓝箭的工程师们硬是花了三个月查故障、改设计,后来连续四次发射全成功。   这次遥三失利,虽然具体原因还没公布,但行业猜测可能和伺服机构电路故障有关,伺服机构就像火箭的“方向盘”,控制发动机喷管摆动,一旦出问题,火箭分分钟“跑偏”。   不过蓝箭的应对很专业:当天就发声明道歉,承诺公开数据、全面排查,还强调“航天工程本就是高风险事业”,这种态度,比某些“甩锅侠”强多了。 蓝箭的“摔跤”,恰恰暴露了中国民营航天的底气,过去,火箭发射是“国家队”的专利,民企只能捡点边角料。   但现在,蓝箭、星际荣耀、中科宇航这些公司,已经能独立研发、制造、发射中型液体火箭,甚至开始搞可重复使用技术——这可是SpaceX的“独门绝技”。   更关键的是,市场在倒逼他们进步,今年国内低轨卫星组网频率从“两月一发”变成“月发”,甚至“9天3发”。   东方空间、星际荣耀等民企都在抢订单,蓝箭必须保持高成功率才能保住市场,这种“内卷”,反而让中国商业航天技术突飞猛进。   以前民企造火箭,大家觉得是“作秀”;现在蓝箭的朱雀二号都迭代到改进型了,还敢搞九机并联、可重复使用,这分明是在“硬刚”国际一流水平。 航天工程本来就是“烧钱+烧脑”的游戏,SpaceX炸过上百枚火箭,马斯克照样被捧成“钢铁侠”,咱们民企失败一次,就被某些人冷嘲热讽,这公平吗?   更别说蓝箭的应对多敞亮:不遮掩、不甩锅,直接公布调查计划,这种态度,比成功更值得点赞。   当然,民营航天也得吸取教训,比如,朱雀二号改进型频繁小修小改,是不是该早点“冻结设计”,把资源集中到朱雀三号上?毕竟可重复使用火箭才是未来的“印钞机”。   但无论如何,蓝箭的这次失败,只会让中国民营航天的腰杆更直,因为他们用行动证明:咱们不仅能造火箭,还敢造最难的火箭!

0 阅读:23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