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制造业的终极形态是中国鸭子!《华尔街日报》发表社论称,中国烤鸭价格严重违

冰枫看历史 2025-08-19 17:43:44

[月亮]制造业的终极形态是中国鸭子!《华尔街日报》发表社论称,中国烤鸭价格严重违背经济学原理,这源于他们未能理解中国在产业链上的独特优势。 信源:华尔街日报——中国烤鸭价格严重违背经济学原理,这源于他们未能理解中国在产业链上的独特优势 “这价格连杯咖啡都买不起,竟然能吃一只烤鸭,中国人不会在谋划什么阴谋吧!” 一只烤鸭只卖19.9元,这件事让《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们百思不得其解。根本无法覆盖一只鸭子的成本,这完全违背了基础的经济学原理。而反观得知这一消息的中国人,却对此的反应却显得轻松平常。 毕竟美国人不知道,惯会“物尽其用”的中国二手工业配件市场,一台残值5000元的报废机器,拆开分开卖配件,可以卖七八千,可以说是一片塑料都不会浪费。包括报废回收,拆解翻新,零配件和基础原材料二次利用,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在做。 所以啊,一只鸭子在中国的价值不只是在餐桌上,而是在产业链里。其实一只白羽鸭身上最值钱的部分,其实是它的羽绒。这些蓬松度极高的鸭绒是国际高端羽绒服品牌的抢手原料,单这一项的价值就不容小觑。所以真正的利润大头,早已在鸭子进入烤炉前就被瓜分完毕了。 但在老百姓的眼里,一只烤鸭的价值主体就是鸭肉。中国人自古就有“物尽其用”的智慧,而当鸭子被送上传送带,除了羽绒,鸭掌、鸭脖等部位被精细分割,送往食品加工厂,摇身一变成为标准化的网红卤味零食。鸭肝则装箱出口到日韩市场,而鸭肠、鸭血则定向供给给庞大的火锅产业。中国企业甚至收购了东南亚超过一半的鸭肠产能,以确保供应。 经过这一系列高利润环节的先行变现,最后剩下的那副鸭肉躯壳,其成本已经被摊薄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甚至在一些地方,鸭肉的批发价可以低至每斤不足两元,比许多蔬菜还要便宜。到了这一步,19.9元的零售价不仅完全可行,甚至还保留了合理的利润空间。 如此精密的价值分割,靠的是一套由技术、效率和全球战略构筑的系统。在山东的现代化养殖场,AI摄像头和算法监控着鸭群的生长,将养殖成本在十年内降低了四成。一只鸭子从孵化到出栏,周期被缩短至40多天。 在加工端,从荷兰引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每秒钟就能处理包装上百只鸭子,效率远非人力可比。对比之下,法国禽业的人工成本是中国的八倍。发达的冷链物流网络,则确保了这些产品能以极低的成本迅速分发到全国各地。 所以对于许多低收入群体和普通家庭而言,19.9元能买到一只香喷喷的烤鸭,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它解决了人们想吃肉又不想花太多钱的朴素愿望,成为一种极具性价比的蛋白质来源,这里面有民生的温度。 但人们也同时在担心这样极致的效率,会不会在看不见的地方打了折扣?对成本的极限压缩,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速成鸭”的说法不胫而走,关于劣质饲料、激素催肥的疑虑也时常浮现。这种建立在效率之上的产业模式,其稳健性与安全性,正面临着社会信任的考验。 西方的困惑可能是源于对中国市场复杂性和资源利用哲学的陌生,但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却是一个值得所有人警惕的共同话题。这份“价廉物美”的社会契约能否长久维系,取决于产业的自律、严格的监管,以及最终消费者的信任。 这只19.9元的烤鸭,展现了中国制造业从成本优势到全产业链掌控力的深刻转变。我们享受着这份极致性价比带来的便利,但那根关乎食品安全的弦,又该由谁来绷紧呢?

0 阅读:66
冰枫看历史

冰枫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