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省略中国?联合国要“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美国长达数十年的“老赖”行为。截至2025年,美国累计拖欠联合国会费高达28亿美元,相当于联合国全年常规预算的75%! 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联合国每年的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救援、气候变化应对等核心项目,全靠会员国按时缴费支撑。 美国倒好,一边嚷嚷着“美国优先”,一边把联合国当成自家提款机,想交钱就交,不想交就拖,甚至威胁退出教科文组织、人权理事会等机构。 比如2025年7月,美国再次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由是该组织“推进分裂性的社会和文化事业”,这已经是美国第三次退出这个机构了,堪称“退群专业户”。 美国的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想通过经济手段绑架联合国,按照《联合国宪章》,拖欠会费超过两年的国家会失去大会投票权,但这条规则对美国似乎不起作用。 美国年年踩着红线,每次只缴纳一丢丢钱,刚好让自己不至于被剥夺投票权,却把联合国的财政逼到绝境。 2025年,联合国因为资金短缺,不得不关闭纽约总部的一处员工入口,甚至连日内瓦万国宫的电梯都停了,各国代表只能西装革履地爬楼梯,这事儿说出去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更过分的是,美国还利用自己作为联合国总部东道国的身份,在签证、场地等方面给其他国家使绊子。 比如2025年6月,法国和沙特主导的一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会议在纽约召开,美国竟然直接下命令,威胁其他国家不要参加,理由是“不利于促进和平和人质释放”。 这哪儿是国际组织的总部,分明成了美国自家的客厅,想让谁进来就让谁进来,不想让谁进来就把人赶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不得不考虑分散职能,把部分业务从纽约这个“火药桶”搬出去,其实这招也不是新鲜事儿,联合国早就在内罗毕、日内瓦、维也纳等地设有办事处。 2025年,联合国正式启动了将部分业务迁至肯尼亚内罗毕的计划,因为那里的运营成本比纽约低得多。 比如联合国在2026年预算中提出裁员20%,暂停招新,把省下来的钱花在刀刃上,古特雷斯说得很直白:“我们正在推动投资,以便将业务从成本高昂的地区迁至内罗毕。” 分散职能看似是无奈之举,实则是对美国霸权的一种无声反抗,以前联合国的权力高度集中在纽约,美国动动手指头就能影响决策。 现在把人权、环境、发展等职能分散到不同城市,就相当于把鸡蛋分到多个篮子里,美国再想一手遮天就没那么容易了。 比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这些机构,如果搬到发展中国家,就能更贴近实际需求,减少对西方国家的依赖。 这种变化背后,是全球治理格局的深刻变革,过去几十年,美国凭借经济和军事优势主导联合国,但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这种局面正在改变。 中国近年来大幅增加会费缴纳,从2010年的第六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二位,占比15.254%,仅次于美国的22%。 俄罗斯也多次公开建议联合国搬迁,甚至提出把总部设在索契。这些都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联合国能真正代表多边主义,而不是成为美国的“一言堂”。 当然,分散职能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美国肯定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特权,可能会在资金、人员等方面设置障碍。 比如2025年,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的预算计划显示,未来两年美国可能完全停止缴纳联合国会费,这无疑会给联合国的改革雪上加霜。 但话说回来,就算美国不掏钱,其他国家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联合国垮掉。中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在增加捐款,填补美国留下的窟窿。 总的来说,联合国“搬家”的传闻虽然被澄清,但这场风波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的霸权正在衰落,多边主义的力量正在崛起。 联合国分散职能,既是应对美国“老赖”行为的无奈之举,也是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公平、更包容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 未来,随着更多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中发挥作用,美国想再用“退群”和“欠费”这两招吓唬人,恐怕越来越不管用了。
脸都不要了!联合国伸手找中国要钱,中国记者反问美国到底欠了联合国多少钱? 事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