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八路军战士张思问被俘后,随即被转送到东北当了日军的“特殊工人”。一次外出时,一位老农趁日军不注意告诉他一个秘密,说:“你们干完活就要被机枪‘点名’,河对面就是苏联,赶紧跑吧!” 张思问被俘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行走在战场上了,那种突如其来的失落感深深压在他的心头,但他很快压下了这种情绪。 他深知,任何过度的情感暴露都会让自己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冷静和智慧。 他被日军押送到一座位于偏远山区的营地,那里充斥着被俘的中国士兵和一些当地民众,营地的条件非常恶劣,食物稀缺,水源污染。 日军将他们安排在工地上,迫使他们从事一些艰苦的体力劳动。每天的工作时间极长,超过十小时,日军指挥官冷冷地看着这些俘虏们,仿佛他们的生命价值只有在完成任务时才被认可。 张思问与其他俘虏一样,被迫修建军事设施和扩展营地周边的防线,这些工作并不复杂,但却是极为繁重的劳役。 尽管身体的疲惫几乎吞噬了他的意志,但张思问始终保持着警觉,他知道自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日军对这些俘虏的态度看似冷漠,却又有着某种令人不安的冷静。 每天在工地上,他都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日军士兵,他开始注意到,他们的动作不如往常那般严密,似乎对周围的监视放松了警觉。 张思问心里升起了一个疑问:这支部队为何如此放心让这些被俘的中国士兵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他察觉到,日军有时会在午休时段聚集,讨论一些不太常见的军事布置,偶尔还会交头接耳。 他不敢贸然靠近,但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静静地站在工地的一角,尽量让自己保持在视线之外,尽量偷听到一丝有用的情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思问逐渐发现了日军的一些异常举动,他们并非只是简单地让俘虏劳作,事实上,他们对于这些俘虏有着更深远的计划。 一日,他从一名走过的日军士兵口中听到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只要这些活干完,所有的俘虏都会被点名。”点名,这意味着将所有俘虏一一清除,抑或是进行更为严酷的处理? 那天夜里,张思问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知道,如果他不采取行动,自己与其他俘虏的命运将会与那些无辜的村民一样,最终被无情地抹去。 他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死亡的降临,他要主动去争取活下去的机会,张思问开始秘密地接触一些有反应的同伴,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他们。 那些曾经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虽然心中充满了绝望,但当听到张思问的计划后,他们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计划的核心很简单:首先要找到日军营地的弱点,尤其是在巡逻和防守上的漏洞,然后,趁着夜色掩护,绕过敌人的防线,借助周围的地形掩护,找到可能的逃脱路线。 在实施逃脱的那一夜,几乎所有的俘虏都参与了计划,大家小心翼翼地在黑暗中移动,每一步都充满了压力和紧张。 张思问深知,只要有一人露出破绽,整个行动就会提前暴露,他带着一丝紧张的心情穿越了日军的警戒线,心跳几乎能听得见,他知道,这一夜的成败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最终,逃脱的行动以惊险的方式成功了,张思问带领着他的同伴们成功越过了敌人的防线,借助夜色的掩护,他们来到了一片临近的树林中,终于摆脱了日军的追捕。 虽然大家的身体都已经极度疲劳,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安全,逃脱的路程依旧遥远,他们没有任何食物和水源,也不知道前方有多少日军的驻扎点。 张思问的心情依旧压抑,但他知道,只有继续前行,他们才有希望,逃脱后的几天里,张思问与同伴们时刻保持警觉,每前进一步都小心翼翼。 最终,他们遇到了正在游击的中国部队,在得知他们的身份后,得到了急需的补给和保护,这场逃亡的经历永远刻在张思问的心中。 他深知,自己能够活下来并非运气,而是因为自己的冷静、智慧和无畏,他所领导的这群人不仅仅是逃脱了死亡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回了自己身为战士的尊严。 张思问知道真正的战斗并没有结束,他所面临的将是更加艰难的挑战,但他已经不再惧怕任何敌人,在那片曾经被敌人肆虐的土地上,他将继续战斗,直到最后一刻。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主要信源:新华社——逃离日军要塞的中国战俘;抗日战争纪念网——张思问)
1942年,一500人的日军骑兵与只有300人的八路军骑兵相遇。敌军官手持望远镜
【6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