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狗也舔不动了
01这几天晚上没啥事看B站,经常性刷到这样的视频:一个30多岁的男博主下班之后,去菜市场买点卤菜,什么猪耳朵啊、鸭脖啊、花生米啊,回到出租房后摆盘装好,然后打开电脑播放综艺节目,再开上一瓶精酿啤酒,拿起一个高脚酒杯倒满,用手指弹一下杯子,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然后说道:“月挣5800,不当舔狗我随便花”。看了下这小日子,我都羡慕得不得了,尤其是在深更半夜,还吃的这么香,简直是引人“犯罪”,我又看了下评论区,点赞最高的一条就是“男人就应该这么活”。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几年男人好像活得越来越“通透”了,也不谈恋爱,更不当舔狗,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有钱就给自己置办点东西,或者小酌两杯,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先爽”,没有什么诗和远方,只有眼前的快乐,苟且都谈不上。而且“为女人花钱”也越来越理性了,跟前几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前为了追女生可以天天早上送早餐,每个“所谓的节日”必有鲜花和红包送上,还不能有重复,什么情人节、三八女神节、520、平安夜、圣诞,如果要数的话,基本上每个月都能变着花样来个节日。商家们也很开心,一束花平时就卖99元的,到了520当天能够涨到299,而且还供不应求,舔狗们抢着排队买,商家也是挣得盆满钵满。当年我还比较年轻,每到这种节日,自己也有点痛苦,一是口袋里也没啥钱,二是实在是太多了也不晓得买啥,但不买又不行,女朋友会觉着闺蜜都有,怎么自己没有,你是不是不重视她?现在逐渐想明白了,为啥会有这么多节日,为啥都是男生承担送礼物的义务,这背后会不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操控?也就是人为把这玩意营造出来,刺激你去消费,还让你不得不消费,因为你不买东西肯定连当备胎的机会都没有。尤其是在婚恋市场上,你要是不愿意花钱,直接给你打个标签“不够浪漫”“抠门”,最后得到个结论:活该你单身。当整个社会都形成这么个共识的时候,你说男人们慌不慌?肯定慌得很,毕竟还有一句话,大家应该也听说过“中国男人比女人多,还有3000万打光棍”,你要是不努力,说不定就是其中一员,连个媳妇都讨不上。不过,这两年好像没人提这句话了,尤其是“胖猫事件”出现之后,把这群人狠狠地扇了几巴掌,有那么点自我意识觉醒了。——与其投入巨大精力和金钱讨好别人,还不如爱自己。当舔狗们逐渐觉醒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舔狗经济”也在崩盘。今天就跟大家从理性的角度聊聊,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是怎么繁荣的?最后又咋崩盘的?未来会把男女关系带向何方?
02大家想下,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就是资本为你做的一场消费主义的洗脑,让你觉着男人为女人花钱是天经地义,爱情就得靠金钱来衡量,进而创造所谓的机会让你们多消费,自己能够多挣钱?你别说,这事在美国也发生过。80年代的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问题,老百姓不愿意花钱,跟咱们现在情况很像,这时候资本家就比较着急了,你不花钱那我还怎么卖东西?还怎么挣钱,于是就开始了一套“消费洗脑术”。对女人就说:你值得拥有更好的,钻石、奢侈品、大牌化妆品就是身份的象征。对男人就说:成功男人就应该配更好的东西,豪车、豪表、82年拉菲要不要来一套?但大家发现没有,这些东西都是高溢价产品,说白了都是靠讲故事来维系产品的价值,如果把故事本身剥掉,这玩意就一文不值。当然,光靠讲故事还不够,还需要给你一种身份上的期待,让你体验一把“当有钱人的感觉”,似乎爬到了上层,找到了一种不属于自己阶层的错觉,可能有些不真实,但确实可以给到你精神上的升华。只要这种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不可避免的,大家就开始主动去追求这些高端消费品,甚至不惜借贷超前消费也要花钱。果然,到了21世纪初,美国的储蓄率就开始降下来了,不光降下来了,信用卡也开始刷爆了,但资本家那是相当开心。中国那会也跟美国差不多,经济高速发展,也得给老百姓讲故事,让他们多花钱消费。首先瞅准的对象是女性,给她们定制节日,比如什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女神节啥的,让你把“花钱”跟“感情”绑定在一起,你不花点钱都觉着缺了点啥。但是,仅仅依靠姑娘们花钱还不够,还得让老爷们也花钱。但奈何那会经济刚刚起来,男人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有点钱就回家盖房娶媳妇”的想法上,对自己也是抠抠搜搜,资本硬让男人花钱这招行不通,就换了一个招,你不是着急娶媳妇么?那你就为女人花钱吧。所以就换了一种说法,“愿意为女人花钱的,这才是真爱”。大家肯定还听过其他的口号,比如“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为你花钱的男人不一定爱你,但是不愿意为你花钱的男人肯定不爱你”,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当然,光靠这个也还不够。还得制造一种“性稀缺焦虑”,万一你要是不着急怎么办?那就告诉你中国男人比女人多,3000万还在打光棍,你要是不为女人花钱,你家说不定就得绝后,村里人会怎么看你?同时,资本的这套打法也在“捧杀”女性,每天甜蜜地叫着你“小仙女”“小姐姐”,让你觉着自己在恋爱中高人一等,心安理得的接受男人为你买的礼物,享受着这种特权。这种共识形成后,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搞得双方都以为“恋爱规则”就是这样。
03不过,这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表面上看男人比女人多,但是到了相亲恋爱市场,反而是一种“女多男少”的局面。原因也很简单,稍微优质一点的男性都找了对象,毕竟用钱能够解决问题,那就没必要到相亲市场上去,而被消费主义惯出高期待的姑娘们,就不这么想了,她们觉着自己足够优秀,自然对另外一半的要求就会很高,觉着一般的男性配不上自己。但优质男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且自信”的男性,重点是“普通”,也比较难满她们的要求。这就形成了一个错层,处于中间这部分的女性比较尴尬,想找条件好的,人家看不上;找普通的,自己又不甘心,婚恋市场也就这么僵住了。但资本还是在找各种方式,来维持住“找不到女朋友,就是你不舍得花钱”的假象,比如短视频上经常出现”女生无理由地生气,原因是男生没有记住关于她的一个小节日,没给她送包包,一旦男生买了包包就和好了“的桥段。说白了,还是在把“恋爱”等价于“金钱”这套观念,不断地给大家洗脑。但随着最近这几年经济收缩,这游戏就开始玩不下去了。首先是男人们没啥钱了,或者说对于未来的预期比较低,以前每个月送一次礼物也能够承受得住,现在发现自己温饱都有问题,再加之,感觉对方对自己也是爱搭不理,与其当舔狗,还不如爱自己,直接“躺平”拉倒算了。另外,男性价值也在觉醒,开始去思考之前的一些观念是不是对的?凭啥天天给别人送早餐,自己都没尝过早餐啥味道?凭啥一到节日就给女生买礼物,自己买个游戏机都扣扣搜搜?再加之听到了一些舔狗被“捞女”骗之后悲惨的样子,似乎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逐步解构“花钱=诚意”这种叙事,人也就变得越来越理智了。当然,没钱之后最重要的是开始对消费祛魅。钻石这玩意凭啥值这么多钱?买点黄金多好,还有点理财价值;有钱买花还不如出去搓一顿,浪漫不去实在。“爱情税”一旦失去信仰支撑,就会从“刚需”变“智商税”。也就说明了一点,在“经济”这个硬道理面前,啥主义都是纸老虎。
04那未来会变成啥样呢?“舔狗经济”肯定是越来越差了,马上要到的七夕节,我看了下网上的热度也不高,说不定在哪一天你都不知道,节日经济“去爱情化”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反过来,在这种节日里面犒劳下自己还是可以的,所以商家也换了种说法,比如“悦己戒指”“职场奖励链”啥的。另外,男女之间也开始性别平权。男的觉着有钱去当舔狗,还不如提升下自己,比如去健身房、知识付费,学点职场技能,把自己能力提升上来,通过“吸引”来进行求偶,要是这个想法也没有,那挣点钱自己吃点喝点,买点心心念的显卡啥的。女性也一样,在重新看待情感关系中双方的付出。因为她们也发现,如果一段关系不能带来成长或情绪价值,仅靠礼物无法对冲风险,单纯依靠“索取”其实也换不回尊重和安全。从目前看,男女双方都在集体觉醒,“舔狗经济”就是资本编制的一场爱情税,双方都没有收益,就是资本赚到了。不过潮水退去后,当大家都以“悦人先悦己”的心态来看待爱情的时候,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