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一对恋人去镇政府民政办领结婚证,被要求缴纳200元钱购买一份社会养老保险。现在这对夫妻都老了,却发现当初斥“巨资”购买的“养老保险”并不存在。近日,60岁的当事人粟培告诉记者,最近他联系长宁县民政局,该局工作人员明确告诉他“养老保险”无法兑现,但可以退回当初购买保险时缴纳的200元本金,粟培拒绝了
长宁县梅洞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确认,粟培是有那么一个“红本本”,但当时并没有养老系统,现在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退还当年的200元保险金。
当年200块是啥分量?是娶媳妇的“彩礼钱”、盖房子的“砖瓦钱”、养娃的“奶粉钱”。粟培捏着红本本,信的是政府章子,图的是“老了有依靠”的盼头。可谁能想到,这张盖着民政局公章的“养老凭证”,会在29年后变成一张“空存单”:社保系统里没档案,档案柜里没记录,连当年经手的人都说不清这钱去哪儿了。更扎心的是,当粟培拿着“红本本”去问时,工作人员甚至反问记者:“那不退钱咋个办呢,你给我们一个建议嘛?”——这不是解决问题,是往群众心口上又捅了一刀
更值得深思的是,29年足够让婴孩成为青年,足够让荒坡长出森林,却让老人的养老承诺“过期作废”?政策不是“一锤子买卖”,盖章的瞬间是承诺的开始,兑现的时刻才是责任的终点。当年收钱时理直气壮,如今兑付时推三阻四,伤的是群众的感情,耗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就像老百姓说的:“不是图那点钱,是图个理儿!”
用户10xxx72
非常简单,哪个办理的把退休工资给人家不就行了吗?
用户74xxx45
工作人员还敢向我们要建议?那好,建议就是:将这份养老保险落实成真。
雨一直下
按照作者的发布日期来看,二十九年前,应该是九六年。那时候有这样玩的?
TOCCATA
我办结婚证时也被强制购买了100块保险,上面写着满30年取可以拿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