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一高中军训汇报表演, 突降大雨,校长连问三次, 是否放弃本次会操汇演,下面的孩子齐声大喊:不放弃!比任何口号都掷地有声。 雨点砸在迷彩服上,啪啪作响,像有人在耳边敲鼓。操场瞬间成了水塘,鞋底咕叽咕叽冒泡,孩子们却站得笔直,帽檐滴水,睫毛滴水,嘴角还挂着笑。校长举着喇叭,声音被雨声撕得七零八落,“要不要停?”他问一次,孩子们吼一次“不——放——弃!”那声音混着雨,砸进每个人耳朵里,震得胸口发麻。 旁边拍照的老师手机进水,屏幕花成一片,干脆不拍了,直接跟着喊,嗓子劈叉也不管。 主席台上那排领导,西装湿透,裤脚贴在小腿上,像刚从河里捞上来。他们本来可以撑伞,可以躲进棚子,可没人动。副校长把伞往后一扔,干脆坐进雨里,眼镜糊了,摘下来往衣角一抹,继续看。家长们在围栏外举着手机,镜头上全是水珠,拍不清人脸,只拍到一片绿和雨幕里亮晶晶的眼睛。有人偷偷抹泪,说“这帮小崽子,比咱当年有种”。 汇演结束时,操场像被水冲过的战场,孩子们排队去食堂,鞋底在瓷砖上拖出一道道泥印。食堂阿姨早熬好红糖姜茶,大铁桶咕嘟咕嘟冒热气,每人两大碗,不许剩。有个小胖墩嫌辣,抿了一口皱鼻子,被教官敲头盔:“喝完,这是命令!”他嗷一声灌下去,辣得直跳,结果第二天嗓子哑到说不出话,还偷偷跟同桌炫耀:“我喝了四碗!” 后来那身湿衣服被晾在宿舍窗台,滴答滴答,滴了三天。家长群里有人发了视频,雨里孩子们踏步的声音像敲鼓,鼓点整齐得吓人。底下评论一半在哭,一半在吵——“形式主义”“感动个屁”“孩子病了谁负责”。吵到凌晨两点,有位妈妈甩出一句:“我儿子回来跟我说,妈,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么牛。”群里突然安静。 说点我的事。我高一那年军训,太阳毒得要命,站军姿时前面女生中暑直挺挺倒下,砸起一蓬土。教官让我们继续站,说“战场上没人替你晕倒”。我当时在心里骂了八百遍脏话。结果晚上拉歌,那女生坐在树下啃西瓜,把最甜的一块递给教官,俩人笑得像亲兄妹。我突然就懂了,所谓集体,就是一起骂完再一起笑,骂和笑都得面对面才算数。 回到广西这场雨。有人算账,说淋雨会感冒,会耽误学习,会如何如何。可成长从来不是计算器按出来的。那天孩子们学会的,不是齐步走多少厘米,是“老子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的混不吝劲儿。这种劲儿,靠讲大道理灌不进去,得让他们自己站在雨里,冻得牙打颤,还梗着脖子喊“继续!”——那一刻,他们和那个在主席台淋成落汤鸡的领导,突然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 至于红糖姜茶,它不只是驱寒。它告诉那帮孩子:你拼命守护的东西,也有人拼命守护你。这道理,比任何“坚持就是胜利”的标语都来得实在。就像我表弟去年抗洪,扛沙袋扛到虚脱,老乡递过来的那碗绿豆汤,他记到现在。他说那碗汤的味道,比后来发的勋章重多了。 总有人爱问值不值。要我说,教育要是连这点“不划算”的浪漫都没有,只剩打卡和分数,那才真叫赔本。毕竟以后孩子们遇到的雨,可能比这次大得多,到时候他们想起的,不会是某次月考排名,而是“那年老子在暴雨里都没怂”——这就够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你上学有哪些离谱的校医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