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于吐蕃地区早期发展有什么作用? 藏传佛教在吐蕃地区重新弘传的这一过程在

淼旭看历史 2025-09-01 18:31:54

藏传佛教于吐蕃地区早期发展有什么作用? 藏传佛教在吐蕃地区重新弘传的这一过程在历史上被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 藏族有传说,拉托脱日年赞主政时,一尊巨大的佛像、数部与佛紧密联系的书从天降,该地区便出现佛教。 从历史研究角度来看,此说法作为传说不可全信,现存资料表明“拉托脱日年赞时期,虽说为佛教诞生,但实际上只是获得一些经卷,未曾有书写、念诵和讲说等活动”,以此推出他在位之时,此地没有产生佛教。 至松赞干布主政,他重视外交,与四周国家、地区有交流、往来,与此同时还创设本民族专有文字,这两项为佛教进入提供前提。 弘传佛教方面,他主政时做两件大事。其一,史料《贤者喜宴》提到松赞干布曾邀请天竺数位佛教大师来吐蕃,在本地翻译者协助下著名佛家经典数部被翻译,此次翻译工作为日后佛教经典传颂起到很好的效果。 其二,松赞干布将两尊来自汉地、尼泊尔的佛像,请到吐蕃,并专为此建立数座寺宇来供奉,逐步演化成大昭寺、小昭寺。 随着经典被翻译、寺宇被建成,此时为佛教初进入的重要阶段,当地人还没有出家的一系列流程。佛教传播仅限于本地少部分人,佛教在吐蕃地区并无稳定立足。 赤德祖赞于松赞干布过世后上位,沿袭对佛教支持态度。 赤松德赞主政时,极力推崇佛教。第一件事,除继续翻译经典外,将反对佛教的 主要人物全部处死、入狱。 第二件事,遣人邀高僧寂护、莲花生至吐蕃弘教,其中莲花生大师影响最为深远,据称其本人并没有抵制吐蕃地区本土教派,且在弘教路上降妖除魔,解救人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和追随,有皈依意向者众多,故莲花生被当做藏传佛教实际首创人。 此时佛教于吐蕃地区扎根。牟尼赞普作为赤松德赞之子在位仅不到两年,但短暂的时间依旧遵从其父之政策,修缮、扩建原有寺宇。 促使佛教和世俗都得到好发展。赤祖德赞上台,随之而来是佛教处于一个高峰。他做两件大事对佛教影响大: 其一,他命专业人员约四百人对过去四千余部旧佛经进行统一勘定、校对,并编写多本大辞典用做文字间对照,后世的藏文大藏经出版离不开这次的勘定校对。 其二,改革僧人相关规定制度,把僧阶进行详细划分,继续建寺宇,还规定为使僧人专心佛教,由相应的平民负责僧人日常饮食起居,提高僧人在当地地位。 佛教在此时已经开始演变进化为吐蕃人自己的教派——藏传佛教。 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苯教地位已经被压缩到极限,过度崇佛也造成很多问题和不满,而赤祖德赞本人被反对者暗杀。朗达玛灭佛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 参考文献 巴沃·祖拉成瓦.《贤者喜宴》摘译注四[J].黄灏译.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1(3)。 寂护大师(700-760 年):印度那烂陀寺的著名学者,是瑜伽中观派的创始人。 莲花生:邻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内)人,被称为邻仗那活佛,是印度密教的大师。

0 阅读:1
淼旭看历史

淼旭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