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这个女人长的普普通通的,看起来不起眼 但一查才知道,实际上大有来头,她做的事

苏柒小文 2025-09-19 20:01:22

别看这个女人长的普普通通的,看起来不起眼 但一查才知道,实际上大有来头,她做的事更是惊天动地。她就是王选 第一次在北大校园里见到王选的人,多半会把她当成普通的退休教师。头发总是随意挽在脑后,身上的衬衫洗得有些发白,走路时脚步轻轻的,说话也没什么大嗓门,排队买食堂包子时,甚至会主动让学生先拿。谁能想到,就是这个看着和邻居阿姨没两样的人,手里攥着的技术,直接掀翻了中国出版业延续千年的铅字时代。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内印刷厂还在用笨重的铅字排版。工人师傅们得在堆满铅块的架子间穿梭,像搬砖头似的把一个个铅字捡出来,拼出版面。一本书印完,满地都是铅屑,老师傅们手上的老茧里,永远嵌着洗不掉的墨痕和铅灰。更头疼的是,汉字足足有几万个,一套铅字排版设备占地几百平米,想排本厚书,光找字就得花上大半天。 国外那时已经开始用激光照排技术,可他们根本不卖给中国。有人劝王选,别费劲了,跟着国外的路子仿造一套得了,至少能少走十年弯路。王选偏不,她趴在实验室的旧桌子上,对着一堆外文资料和电路板,熬了无数个通宵。那时候她身体不好,经常咳得直不起腰,同事劝她休息,她摆摆手说:“铅字排版的师傅们比我累多了,早一天搞出新技术,他们就能早一天少受点罪。” 没人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硬是带着团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她提出的“汉字信息处理”方案,把几万个汉字压缩进小小的芯片里,用激光在胶片上直接排版,速度比铅字排版快了几十倍,还不用再跟沉重的铅块打交道。当第一本用激光照排技术印出来的书摆在印刷厂师傅面前时,有个老工人摸着光滑的纸页,红了眼眶:“活了大半辈子,终于不用再跟铅疙瘩较劲了。” 王选后来成了院士,拿了无数大奖,可她还是老样子。去外地开会,从不要求特殊待遇,住普通的酒店,吃简单的工作餐。有人问她,现在功成名就了,怎么不多享享清福?她笑着说:“我的功劳,一半是团队的,一半是那些等着技术改变生活的普通人的。要是因为出了名就飘了,那才对不起当初熬的那些夜,对不起印刷厂师傅们期待的眼神。” 她从不是那种站在聚光灯下耀眼的人,却用自己的坚持,悄悄改变了一个行业的命运,让中国的出版业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就像墙角的一棵老槐树,看着不起眼,却默默撑起一片阴凉,滋养着树下的每一个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苏柒小文

苏柒小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