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 ​不仅教育圈,全国家长都知道了 ​万万没有想到,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直接

苏柒小文 2025-09-19 20:01:23

这下出名了 ​不仅教育圈,全国家长都知道了 ​万万没有想到,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直接点破,现在教育最缺的不是分数,而是被刷题磨灭的求知欲。 那天晚上,不少家长群里都在转钱永刚的采访片段。有人截图发出来,配文“说到心坎里了”,底下立刻跟着几十条回复。有个妈妈说,她家孩子刚上三年级,昨天写作业时突然问“为什么数学题非要用这种方法解”,她下意识吼了句“别瞎问,按老师教的写就行”,现在想想,孩子眼里的光好像当时就暗了一下。 谁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小学门口的文具店,最畅销的永远是各科同步练习册,一摞摞堆在收银台旁。孩子们放学背着比自己还宽的书包,里面装的不是绘本和科普书,而是单元测试卷、错题本、周末补习班的讲义。有次路过小区花园,听见两个孩子聊天,一个说“我妈说这次考不到95分,暑假就别想碰乐高”,另一个叹气“我更惨,英语要是掉下来,连动画片都得戒”。 钱永刚自己倒是常提,小时候钱学森从不逼他做题。有回他对着天上的风筝琢磨半天,问父亲“风筝怎么能飞得稳”,钱学森没直接给答案,反而拉着他找了竹篾和纸,俩人在院子里折腾了一下午,试了好几种扎风筝的方法,最后才慢慢讲空气动力学的道理。他说,那时候记住的不是公式,是琢磨问题时的兴奋劲儿。 可现在的孩子,哪有那么多“折腾”的时间?早上七点出门上学,下午放学直奔补习班,晚上七点到家扒两口饭就开始写作业,直到睡觉前,手里攥的不是笔就是平板上的刷题APP。有个老师朋友吐槽,上次讲自然课,提到“彩虹的形成”,本来想带孩子们做个三棱镜实验,结果课表排得满,最后只能对着PPT念完知识点,让大家把原理抄三遍——毕竟下周就要考这道填空题。 不是说分数不重要,家长们比谁都清楚,升学要看排名,考试要凭成绩。可问题是,当孩子把“学习”当成“刷够题、考高分”的任务,当他们习惯了“不问为什么,只记怎么做”,那些本该有的好奇心,比如“星星为什么会眨眼”“树叶为什么秋天会黄”,慢慢就被磨没了。有个爸爸说,他儿子以前总蹲在楼下看蚂蚁搬家,能看半个钟头,现在路过蚂蚁窝,脚步都不会停——“他说反正这又不考,看了也是浪费时间”。 钱永刚提到父亲时总说,钱学森一辈子都在“问问题”,哪怕到了晚年,还在琢磨航天领域的新方向。那种对未知的好奇,才是支撑人往前走的动力。可现在的教育里,太多人把“会做题”当成了“会学习”,把“考高分”当成了“有能力”,却忘了,当初我们送孩子上学,除了希望他们考个好成绩,更希望他们能爱上琢磨、愿意探索,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一点新鲜感。 前几天在超市,碰见个刚上初一的孩子,他妈妈拿着牛奶问他“想喝原味还是草莓味”,他头也不抬地说“随便,你选吧”。妈妈无奈地笑,“这孩子现在对啥都没兴趣,问他想要啥,永远是‘随便’,连以前喜欢的篮球,都因为怕耽误写作业,好久没碰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
苏柒小文

苏柒小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