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领先遭遇增量调配,重庆、广州、南京搅乱GDP城市排名?

数据读城 2025-10-17 13:09:28

接近岁末,本年度的城市GDP排名进入关键期。存量竞争时代,城市GDP排名的每一点进退,都事关当下局面、年度目标、未来趋势,来不得半点虚晃。 从2025年上半年以及1-3季度的城市GDP排名来看,“城市竞争,不进则退”已是陈词滥调,GDP增速在5.5%以上乃至6%以上的城市为数不少,看起来主要城市的经济有过热的嫌疑,反倒是三四五线城市拉了后腿。然而GDP的遮羞布下,已是一地鸡毛。 主要城市秀一秀肌肉,达到“技术性领先”的目标,无可厚非,年初提出的目标年底能否实现关乎脸面,GDP排名能否稳住更是关键。现代城市竞争大道至简,看似争的是GDP排名的排面,其实是对能否保住主导产业兴盛、能否拿捏区域协同发展话语权的焦虑。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有不少城市是惯会在第四季度,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适度”的增量调配。 重庆能不能一路“明星”到底?广州能不能守住“第四城”? 重庆是今年以来的城市明星之一,上半年还超过上海成为“消费第一城”,汽车产业因赛力斯的大杀四方、汽车新央企的落定而重新崛起,GDP拉开广州近千亿元,但“北上深重”的提法还是牵强了些。 GDP的光鲜遮挡不了重庆多项主要经济数据并不好看的现实(隔壁的成都也是如此)。比如,资金总量排名靠前的城市是一线城市和杭州,重庆排在第8位,北上深拥有全国三大证券交易所,金融机构密集,上半年顶层设计否了重庆证交所的设立对重庆的打击不可谓不小,因为事实上重庆的金融实力比成都尚相差甚远。 重庆想要进入一线城市阵列,只靠GDP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至于“中国第五城”的竞争,那也是成都、杭州,以及武汉、南京的事儿。 能不能守住“中国第四城”?广州的实力和信心已经开始触底反弹,外贸、消费、投资,广州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工业增速也久跌回正,广州总算明白了自己的底蕴和优势何在,不再躺平。 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万亿级战新产业方面,广州都有一战之力,龙头企业如广汽、小鹏、亿航智能、小马智行们的积极拓展与上佳表现,是广州重新起势的关键。 中国城市的梯队泾渭分明,稳居前三的北京、上海、深圳地位超然,第四城、第五城争夺激烈,重庆、广州的账面之争后续不断。 苏州GDP数据一如既往地好看,只是第一地级市的科教文卫短板还需时间积淀。 成都和杭州拉大了对武汉的领先优势,两座深谙网红打法的城市如今都做到了既能保障硬核产业发展,又能实现流量关注度始终在身,对新一线城市的龙头之争已趋白热化。 武汉因为武大层出不穷的幺蛾子,一再挑衅原则导致失分太多,产业经济发展极有可能受到短时间的拖累。 南京能不能坐稳“前十守门员”,四小省会趋势如何? 南京的“十强城市守门员”位置正受到宁波与天津的强力挑战,面积小、人口少、主导产业竞争力下降、政策红利不多、省会首位度不高的南京近年来发展有些失速,凭借港口优势和民营经济韧性站稳第11城的第二计划单列市宁波机会很大,唯一的变数是宁波的外贸依赖度过高,在关税战一眼望不到头的当下可能出现较大的起伏。 另一个计划单列市青岛也在不声不响地追近天津,作为北方第三城,青岛对取代天津的北方第二城位置很有兴趣。松弛感十足的天津被吐槽越来越像河北省省会,而不是一个强力直辖市。 原本第11名至第16名是多城混战,现在明显分成了两拨,宁波、天津、青岛想着取代南京挤进前十,无锡、长沙、郑州在一个区间,都想把其余两座城市甩在身后,无锡需要小心长沙的超越,长沙有望打破只能排名第15的上限,郑州此前领先了长沙快20年,如今被长沙拉开的距离却越来越大。 济南、福州、合肥、西安组成的四小省会,与南通、佛山、泉州等地级市混成了同一梯队,彼此之间都未拉开差距,新兴产业的成败决定了上述城市能否顺利进阶,但从各个城市的R&D经费投入情况来看,仍是一线城市领先,强二线城市和弱二线城市都有力不从心之感。 万亿GDP城市扩容,大连、温州领先一步 万亿GDP城市有望扩容是今年的焦点之一,温州、大连和徐州都有希望。 温州形势最好,长三角地区第10座、浙江第3座万亿GDP城市呼之欲出,反衬的珠三角地区深莞、广佛两对双子星城市星光黯淡。 大连已经官方定调升级成功,半场开了香槟,东北地区实在太需要以拥有1座万亿GDP城市来证明“东北振兴”正在路上,哪怕大连是“最不东北的东北城市”,也有望分担一点沈阳肩上带动、引领东北地区的重任。 倒是非省会城市、非直辖市、非计划单列市的“淮海省会”徐州可能稍缓一步。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