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泰斗离世8年竟复活代言#【#AI复活茶界泰斗你能接受吗#】一位已经离世8年

大皖新闻 2025-10-17 18:52:40

#茶界泰斗离世8年竟复活代言#【#AI复活茶界泰斗你能接受吗#】一位已经离世8年的老人,突然在短视频里“活”了过来,还利用自己的权威身份,一本正经地为一家企业代言,你看了会作何感想?

这不是重生爽文中的情节,而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AI复活茶界泰斗”真实事件。已故的著名茶学家张天福先生,被一家茶企用AI技术“数字复活”,成了其品牌代言人。这事儿一出来,就像往舆论的热油锅里泼了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对此,张天福的遗孀张晓红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其子张德友称曾授权企业制作视频,但已被主管部门约谈。

可能有人会纳闷:之前不是也有类似事件吗?比如音乐人包小柏用AI“复活”女儿,给妻子唱生日歌,当时大家还挺感动,为啥这次就这么“应激”?

因为这两件事的差别确实很大。

这是“爱”与“利”的差别。

包小柏“复活”女儿,是在私人领域的情感寄托,以“爱”与“怀念”为出发点,符合社会对“技术慰藉哀思”的想象,因此被广泛同情和理解。

张天福先生的被“复活”,则属于公共领域的商业代言,以“利”为出发点,既亵渎了逝者,也欺骗了消费者。

这也是尊重逝者与否的差别。

中国的伦理观念中有“逝者为大”的传统,生者不能侵犯逝者的利益。

逝去的女儿为妈妈唱一首生日歌,即使是父亲用AI虚拟,也只是体现向爱向善的价值观,不会对女儿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而逝去的父亲“被代言”企业,即使有儿子的授权,也不能代表父亲的专业判断,只要有消费者质疑,就会对父亲的形象造成损害。

风险让逝者承担,利益由生者收取,生者把逝者打造成提线木偶式的营销工具,是对逝者的极大不尊重。刑法中有侮辱尸体罪,在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此举简直可以类比为“侮辱逝者灵魂罪”。

“AI复活张天福”事件绝非孤例。最近,还有公司用AI伪造央视主持人李梓萌的形象作商业推广,虚假宣传该公司的普通食品具有治疗功能。

此类事件已经不仅是单个企业的行为失范,更是AI时代众多伦理困境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AI时代,我们不仅要追求“能做什么”,更要时刻反思“不能做什么”。

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但技术应用者当心存敬畏。要守护逝者的宁静与尊严,守护生者的情感世界,守护文明的温度与底线,就必须为AI应用划定清晰边界。

这个边界的划定,应充分尊重伦理和人情,而最重要的守护,是以法律的红线来为技术的发展标明跑道。

9月1日起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明确要求,所有利用AI生成的内容都要“亮明身份”,当然也包括AI生成的逝者视频。

但要求标识不代表必然允许。在前置的允许环节,哪些内容能合成,哪些不能,社会应该及时制定规范。

现有的法律框架需要尽快扩充,为“数字人格”“AI复现”等新现象立下规矩。比如,明确“复活”一位逝者需要所有直系亲属的一致同意,且严禁用于商业代言等敏感场景。

有了明确的法律标准,对“犯规”行为的惩罚才能不局限于公众的情感抵制和舆论谴责,平台审核和部门监管都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安徽时评)

0 阅读:14

评论列表

邓660554

邓660554

2
2025-10-18 19:54

整个社会都缺“德”,为什么单单要求商业企业有“德”?大家有病,个人吃药能治这个病不?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