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竟要带着一群刚毕业的高中生,骑行数千公里,从山西直抵海南!此举一出,舆论哗然。质疑声铺天盖地:‘不安全!’‘太冒险!’‘这是教育吗?’连权威媒体央视,都为此事投来了关注的目光,隐隐带着一丝担忧。 出发前那几天,班里小王偷偷跟我说,他半夜醒了好几回,总梦见车胎爆在路上。我妈更夸张,把感冒药、创可贴、晕车药塞满了我背包侧兜,临上车还拽着我手说“不行就随时打电话,咱不遭这罪”。其实我们都知道,兰老师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出发前三个月,他带着我们练体能,每周三次夜跑,周末拉练50公里,连修车补胎都手把手教了三遍。 头一周就撞上了麻烦。刚过河南界,突然下起瓢泼大雨,雨点砸在头盔上“噼里啪啦”响,路滑得跟抹了油似的。小周车把一歪摔在路边泥坑里,裤腿全是泥,膝盖蹭破了皮。他当时就红了眼,坐在地上不肯起来。兰老师蹲在他旁边,没伸手拉,就递了包碘伏:“自己起来,伤口得用清水冲,记着从里往外擦。”后来才发现,兰老师背包里藏着急救包,每天晚上都会挨个检查我们的装备,只是白天装得像个甩手掌柜。 最累的是过秦岭那段,坡陡得能看见天。骑到一半小李就哭了:“我不行了,推着走吧。”兰老师没劝,就说“推着也行,但到山顶的风景,得自己走上去才看得清”。结果我们互相拉着车后座,喊着号子往上挪,到山顶时太阳刚出来,云海在脚下翻涌,小李抹着汗笑:“原来课本里说的‘海拔每升1000米气温降6℃’,是真的冷啊!” 有回在湖北一个小镇,天快黑了还没找到住处。学生们分组去问,大多老板摆摆手“你们这群娃太闹,不住”。兰老师站在路边抽烟,看我们垂头丧气,才慢悠悠说:“去跟老板说,我们住一晚,明天走前帮店里扫院子、倒垃圾,保证不吵。”试了三家,真有个老板娘松了口。那晚住的小旅馆没电梯,我们自己扛着自行车上三楼,老板娘还给我们煮了姜汤,说“现在的娃,能吃这苦不容易”。 路上兰老师很少讲大道理。看见路边的窑洞,他让我们摸墙土,“这是黄土高原的直立性,课本上画的剖面图,不如你摸一把实在”;路过长江边,他捡起块鹅卵石,“看这圆润的边角,是流水侵蚀了多少年才磨成这样”。我们慢慢发现,原来地理不是课本上的等高线,是脚下的路、眼里的山、手里的土。 现在想起出发时的害怕,倒觉得挺傻的——原来所谓“冒险”,不过是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看看真实的世界长什么样。那些摔过的跤、流过的汗、被拒绝过的请求,比任何说教都管用。兰老师说“人生是冒险”,其实他早给我们备好了“安全帽”,只是想让我们自己学会怎么骑车。 总结:这场骑行不是盲目的冒险,而是让孩子在可控的范围内触碰真实。当学生从哭着怕摔车,到笑着扛自行车上三楼,他们收获的何止是地理知识,更是面对困难时的底气。这样的教育,或许比试卷上的分数更能让他们走得远。 信源:中国青年报
他,竟要带着一群刚毕业的高中生,骑行数千公里,从山西直抵海南!此举一出,舆论哗然
乘风的星辰
2025-10-22 09:20:09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