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提交2026年预算草案时当众宣布:如果会员国再拖着不交钱,联合国就要破产了。 10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提交2026年预算草案时,当着所有会员国代表的面抛出了重磅警告,如果大家再拖着不交拖欠的会费,联合国就要陷入破产危机了。这话听起来像危言耸听,实则是被逼到绝境的无奈之举,毕竟联合国的钱从来都不是凭空来的,而是193个成员国按经济实力分摊的,就像街坊邻居凑钱办社区事儿,家境好的多拿点,家境差的少拿点,甚至最穷的可以象征性掏点,这是几十年前就约定好的规矩,可如今这规矩却被硬生生打破了。 联合国的会费分摊有明确的计算方式,每三年调整一次,核心就是看国家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既保证公平又兼顾差异,还设了上下限,最多的国家承担22%,最少的只需要承担0.00001%。按2025-2027年的最新比例,美国以22%的份额稳居第一,三年要交58亿美元,中国从15.25%涨到20%,成为第二大出资国,三年合计22.32亿美元,日本则跌出前三,份额只剩6.93%。原本这样的安排很合理,可问题出在缴费环节,截至2025年9月底,联合国只收到了2025年度摊款的66.2%,比去年同期少了11.9个百分点,累计拖欠的会费高达18.7亿美元,其中美国一家就欠了28亿美元,占总欠款的一半以上,相当于联合国两年常规预算的七成。 美国作为最大的出资国,本该带头遵守规矩,可却成了最大的“老赖”。它的拖欠从来不是没钱,而是把会费当成了政治筹码,从1980年代就开始玩这套把戏,国会甚至立法把维和贡献上限卡在25%,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的“支付能力原则”。截至2025年4月,美国拖欠常规预算15亿美元,维和预算13亿美元,总欠款比很多中小国家的GDP还高,这笔钱足够让联合国非洲粮食计划署正常运转两年,能给数百万非洲儿童接种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疫苗。更恶劣的是,美国搞“选择性缴费”,只给符合自己地缘利益的任务掏钱,其他款项直接拒付,比如之前就因为不满联合国的某些决议,长期拖欠教科文组织的费用,最后干脆退出。 美国的坏榜样引发了连锁反应,俄罗斯欠了1.99亿美元,委内瑞拉欠了9400万美元,还有60多个国家要么跟风欠费,要么因为经济困难无力缴纳。可联合国偏偏没有任何制约手段,既不能发行债务,也不能对拖欠国罚款,更没法透支,只能靠催缴和压缩开支过日子。古特雷斯提交的2026年预算草案,把总额从37.15亿美元砍到32.38亿美元,降幅15.1%,还得裁掉2681个岗位,相当于总编制的18.8%,从14275个缩减到11594个。即便如此,到2025年底联合国仍可能面临超过4.5亿美元的赤字,现金流早就捉襟见肘,上半年甚至要靠借钱给员工发工资。 钱不够用,受影响的首先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全球11项维和任务中,9项都要被削减,1.3万到1.4万名维和军人、警察和后勤人员要被遣返,相当于减员四分之一。在刚果(金),丛林里的维和哨所已经陆续拆除,当地武装冲突风险骤升;南苏丹的平民保护营地没了巡逻守卫,难民们只能自发组建“人墙”自保。人道援助更是陷入绝境,非洲的疫苗接种项目直接被叫停,数百万等待疫苗的儿童断了希望;也门港口的援助医疗箱堆成山,却因为8%的采购预算被砍,没人有钱卸货运输。更讽刺的是,被裁的岗位里八成是跑在一线的援助人员,纽约总部的行政部门却精简得微乎其微,形成了“重办公、轻民生”的怪圈。 除了维和和援助,全球协作机制也快失灵了。气候变化谈判会议被迫缩减规模,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方案因为缺乏资金支持无法落地;国际法庭的战争罪调查因经费不足暂停,多名涉嫌屠杀的武装分子暂时“逃脱追责”。有外交官无奈表示,现在的联合国连开个会都要算着纸笔钱,更别说解决全球性问题了。这背后其实是联合国的“制度软骨病”,缴费大头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4国承担了55%的常规预算和70%的维和预算,过度依赖大国导致“一损俱损”,而美国还能用安理会否决权阻挠财政改革,哪怕拖欠巨款,也能通过“分期补缴”规避丧失投票权的惩罚。 中国作为第二大会费国,虽然也有6.85亿美元的拖欠,但和美国完全不同,主要是“程序性延迟”,国内财政流程需要时间,而且联合国突然把缴费比例从15%提到20%,新增款项得重新规划,之前也都是年底前全额补齐,还多次强调延迟缴费是为了倒逼联合国改革,让预算更精简、花得更透明。可就算中国守规矩,也架不住美国这样的大国长期耍赖。古特雷斯在预算草案里写了句扎心的话,联合国的危机是全人类的危机,战争、饥荒、气候变化,没有哪个国家能单打独斗解决。现在140个已缴费国家在催款,美国仍在把会费当筹码,非洲的孩子还在等疫苗,这场危机检验的不仅是大国的责任,更是全球治理的底线,而打破规矩的人,最终也会被规矩反噬。
10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提交2026年预算草案时当众宣布:如果会员国
梵西之花
2025-10-22 17:21: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