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全面来袭,中国经济大转型已经正式开始。一夜之间,整个中国都在减产,光伏减产

梵西之花 2025-10-22 17:21:30

反内卷全面来袭,中国经济大转型已经正式开始。一夜之间,整个中国都在减产,光伏减产、水泥减产、钢铁减产、猪肉减产、汽车减产。持续了30年的产能大扩张正式宣告结束,而反内卷则被拔高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翻天覆地的大变局呢?答案是,国内外的大环境都不允许我们继续卷下去了。 反内卷全面来袭,中国经济大转型的大幕已经正式拉开,一夜之间,光伏、水泥、钢铁、猪肉、汽车等多个行业纷纷加入减产行列,持续了30年的产能大扩张时代彻底宣告结束,反内卷被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国内外大环境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再也不允许我们继续在产能扩张的老路上“内卷”下去了。 过去三十年,靠着拼命扩大产能,中国从物资短缺走到了物资丰裕,老百姓的日子确实越过越好,家里的电器换了一代又一代,出门有高铁飞机,购物能选的商品琳琅满目,但这种粗放式的扩张也攒下了一堆难啃的“硬骨头”,最突出的就是东西造得太多,市场根本消化不了,企业为了活下去只能互相压价抢市场,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内卷”,最后落得个全行业亏损的下场。就拿光伏行业来说,前些年大家都觉得光伏有前景,纷纷砸钱建厂房、扩产能,到后来国内多晶硅产能一度达到290万吨,可市场需求根本跟不上,导致价格持续暴跌,2025年上半年,行业龙头大全能源主动减产60%,即便如此还是净亏损11.47亿元,另一家龙头通威股份更是亏损了49.55亿元,为了不亏得更多,两家企业合计占行业41.4%的产能都加入了减产行列,这就是典型的内卷恶果。 钢铁行业的情况更严峻,国内粗钢产能已经达到13亿到14亿吨,可2024年的市场需求只有8.63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80%,像H型钢这样的细分领域,产能利用率甚至低至47.78%,一半以上的产能都闲着。企业为了抢订单,只能不断降价,2024年中钢协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利润总额直接腰斩,同比下降50.3%,赚的钱还不够覆盖生产成本,再加上钢铁行业是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碳排放源,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环保政策越来越严,继续扩产能不仅不赚钱,还得面临环保处罚,减产转型成了唯一出路。 水泥行业的内卷更是到了“杀鸡取卵”的地步,随着房地产需求下滑,水泥供过于求的矛盾彻底爆发,2024年下半年,江苏、重庆、广西等地的水泥价格接连跳水,42.5型号的散装水泥价格跌破200元/吨,有的地区甚至卖到了和32.5型号水泥差不多的价格,远低于生产成本。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只能频繁降价,长三角地区的水泥厂每隔两三天就下调一次报价,降价幅度从5元到50元不等,可即便这样,还是有20多家水泥厂和1500多家建筑公司因为亏损破产,这样的内卷已经完全没有意义。 猪肉行业的“过山车”更是大家熟悉的内卷场景,前几年猪价上涨时,养殖户纷纷补栏扩产能,到2024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078万头,超过了合理区间的上限,导致生猪供应过剩,猪价持续低迷,部分地区仔猪价格甚至跌破成本线。为了稳定市场,国家不得不要求25家头部养殖企业在2026年前合计减少100万头能繁母猪,通过减产缓解供需失衡,避免养殖户继续在“赔本赚吆喝”的内卷中挣扎。 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2024年国内汽车总产能高达4870万辆,可实际销量只有2693.8万辆,产能利用率仅59%,远低于80%的健康水平。其中传统燃油车的情况更糟,上汽通用、现代等合资品牌的产能利用率甚至低于25%,超过七成的产能都在闲置。为了卖车,车企只能掀起价格战,2024年乘用车平均折扣率达到15.2%,豪华品牌部分车型折扣超20%,行业毛利率从2020年的60.57%暴跌到2025年的12.37%,更要命的是,欧盟还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8.1%的反补贴税,出口增速从80%骤降至6.7%,出口路被堵,国内市场又装不下,减产成了必然选择。 国内的内卷已经让企业不堪重负,国外的大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再也不允许我们靠扩产能赚薄利了。过去我们靠着低成本劳动力和大规模产能,把“中国制造”卖到全世界,可现在劳动力成本早就不是优势了,2010年制造业工人月薪大概2000元,到2024年已经涨到6000元以上,再加上原材料价格波动,靠低价竞争的老路走不通了。更关键的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除了欧盟对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很多国家还对钢铁、光伏等产品设置贸易壁垒,我们的过剩产能想通过出口消化越来越难。

0 阅读:54
梵西之花

梵西之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