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格力赚了224亿,结果董明珠一声咬定,这钱五年内不分红,统统砸进机床

梵西之花 2025-10-22 17:21:30

2017年,格力赚了224亿,结果董明珠一声咬定,这钱五年内不分红,统统砸进机床研发。这事儿,股东们气得差点把桌拍碎,谁都担心这224亿进了实验室就是如泥牛入海,花得干脆又漂得彻底。 2017年格力电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净利润高达224.02亿元,同比增长近45%,营收也突破1482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消息让持股的股东们喜出望外,早就掰着指头算着年底能分多少红利,毕竟前两年格力的分红大方得让人习惯了坐享其成,2015年每10股派15元现金,2016年更是涨到每10股18元,光是2016年就派发了108亿元分红,比当时的茅台分红还高,不少股东把格力股票当成了养老的“摇钱树”,甚至有老人专门用分红钱支付医药费和生活费,机构股东也等着这笔钱增厚业绩。 可谁都没想到,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一句话直接浇灭了所有人的期待,她明确表示这224亿五年内不分红,要全部砸进机床研发。这话一出,现场股东瞬间炸了锅,有人气得差点把桌子拍碎,当场就质问董明珠“凭什么拿我们的红利去搞不相关的东西”,还有中小股东红着眼眶说自己就靠每年的分红过日子,不分红等于断了生计。更让股东们无法接受的是,这是格力上市11年来第三次不分红,前两次还是十几年前的事,而且当时格力账上躺着上千亿现金,大家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连一点分红都不肯给。 消息传到股市,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格力股价连续两天大跌,累计跌幅接近12%,两天内市值蒸发了275亿元,不少重仓格力的基金紧急减持,散户们也纷纷抛售股票,吐槽董明珠“太霸道”。深交所也很快下发了关注函,要求格力说明不分红的合理性,质疑是否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股东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当时国内高端机床市场90%都被德国、日本企业垄断,格力一个造空调的突然要跨界搞机床,在大家看来就是“不务正业”,更担心这224亿投进去会像泥牛入海,连个水花也看不见。 股东们的顾虑其实很现实,当时格力自己生产空调核心部件,用的全是德国西门子的机床,一台设备售价就要上千万元,而且维修一次要花10多万元,还得等一两个月让德国工程师来处理,稍微挪动一下机器就会被加密锁死,根本没法自主调试。可就算这样,德国企业每年还会把设备价格提高5%-10%,还强制绑定采购他们的专用刀具,光这一项格力每年就要多花上亿元。但股东们只看到了眼前的成本,却没意识到董明珠的长远考量,更担心格力会重蹈跨界手机失败的覆辙——之前格力手机总销量才11万多台,让大家对其多元化能力充满怀疑。 更让股东们不满的是,当时同为家电巨头的美的集团,2017年每10股派12元现金,分红从不间断,对比之下更显得格力的决定不近人情。有机构股东算了一笔账,按前两年70%的分红比例,2017年股东本该拿到156亿元分红,要是持有1%的股份,就相当于“损失”了1.56亿元。不少人在网上吐槽董明珠“独断专行”,甚至有人说她是因为之前推动收购银隆被股东否决,故意用不分红来报复。 可董明珠铁了心要干,她在后续的采访中解释,机床是“工业母机”,中国制造业一直被国外卡脖子,格力造空调离不开高精度机床,与其每年花大价钱买国外的,不如自己研发。她带着研发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为了解决主轴热变形的问题,工程师们三班倒轮流测温度,记录了20多万组数据,把误差从10微米降到1微米。刚开始的几年确实没什么动静,研发投入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却没看到成型的产品,股东们的抱怨声一直没停过,甚至有人提议罢免董明珠。 但没人想到,董明珠的坚持最终换来了奇迹。几年后,格力自主研发的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横空出世,加工精度达到0.001毫米,比德国同类设备还精准,价格却低60%,还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这台机床让格力空调的核心部件加工成本降低了35%,生产效率提升了20%,每年光节省的设备费用就超过5000万元。更厉害的是,这台机床还吸引了比亚迪、宁德时代的订单,甚至特斯拉都抢着合作,因为格力机床20天就能交货,比德国机床快3个月,价格还便宜一半。 到2024年,格力智能装备收入突破80亿元,其中机床业务贡献了35亿元,占集团利润的近一成,外供比例超过75%,连生产东风导弹的工厂都用上了格力机床。那些当初气得拍桌子的股东们,也慢慢改变了态度,因为虽然少拿了几年分红,但格力股价稳步回升,2024年每10股分红又涨到了23.8元,长期持有的股东不仅赚回了之前的损失,还获得了更高的收益。直到这时大家才明白,董明珠当年的“霸道”,其实是为格力铺了一条更长远的路,只是当时的股东们只看到了眼前的红利,没看懂她藏在不分红背后的深意。

0 阅读:179
梵西之花

梵西之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