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经济大臣认为,愿意与中国进行谈判!现在荷兰的已经被制裁的束手无策了。但 如果中国这个时候接受谈判,就等于默认荷兰的抢劫绑票行为是正确和合法的,其他国家肯定也会模仿荷兰,这样照做也就等于劫匪手上本来没有筹码,但是抢了一家银行之后,就可以上桌谈判了,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说白了,荷兰这是被制裁逼得没辙了才想找中国谈判,可我们要是接了这茬,那不就等于承认他们之前的霸道行径合理,还得让其他国家跟着学坏,这种赔本又丢面的事我们可不能干,就得断供稀土和金刚石灰让他们尝尝破产的滋味,杀鸡儆猴给全世界看! 荷兰如今的困境,根源在于其自身对中国市场与核心资源的深度依赖,以及此前盲目配合西方对华技术限制的短视决策。作为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ASML的母国,荷兰半导体产业贡献了其GDP的近5%,而ASML超过30%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中国既是其最大的终端需求国,也是其生产链中稀土、金刚石等关键材料的主要供应国。2023年以来,因荷兰响应美国号召,对华限制先进光刻机出口,中国依法对稀土加工品、半导体切割用金刚石等关键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击中荷兰产业命脉。 ASML的生产线已因此出现明显停滞。据荷兰《财经日报》披露,其用于EUV光刻机的稀土永磁体库存仅能维持3个月,而替代供应源短期内无法补足——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加工产能集中在中国,荷兰本土企业缺乏提炼高纯度稀土的技术与产能。同时,中国市场的订单下滑让ASML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8%,连带影响荷兰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近200家配套企业出现裁员潮,这也是荷兰经济大臣急着寻求谈判的直接诱因。 但此时接受谈判,确实如原文所言,等于变相认可“施压即获利”的逻辑。回顾事件脉络,中国从未主动对荷兰实施制裁,当前的出口管制措施,本质是对荷兰配合外部势力实施技术封锁的反制,完全符合国际法中的对等原则。若中国因荷兰“被逼无奈”就重启谈判,相当于默认其此前的单边技术限制具有合法性,后续德国、日本等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极可能效仿荷兰——先对华实施技术打压,再在自身承压时以“谈判”为由索要妥协,形成“绑架-谈判-获利”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荷兰所谓的“谈判意愿”,根本不具备平等对话的基础。截至目前,荷兰未明确表示将解除对华光刻机出口限制,反而试图在谈判中要求中国“放宽稀土供应”,却回避自身此前的霸道行径。这种“只谈自己需求,不谈自身过错”的态度,本质仍是居高临下的施压。中国若要回应,绝非简单“断供”,而是应坚持“先纠正错误,再平等谈判”的原则:荷兰必须首先停止配合外部势力的对华技术限制,恢复正常的半导体设备贸易,在此基础上,中国自然会依据国际法与市场规则,保障相关材料的合理供应。 从更深层看,这场博弈关乎全球产业链的规则重塑。中国作为稀土、半导体关键材料的主要供应国,以及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市场,有责任维护“互利共赢”的经贸秩序,而非容忍“以势压人”的单边逻辑。荷兰当前的困境,正是对“背离市场规律、盲目追随政治操弄”的警示。中国只需坚定自身立场,合理运用供应链优势倒逼其正视现实,就能让更多国家看清:与中国打交道,唯有平等尊重、遵守规则,才能实现共赢;妄图通过“绑架式施压”获利,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