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23 13:57:48

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战全面失控。10月13日,德媒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在贸易战中一直展现出精心算计、沉着冷静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轮的中美交锋中,中国人却显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这轮冲突从4月份就埋下了伏笔,当时美国突然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加三成多的关税,本以为这已经是极限,没成想没过几天就把税率提到了把八成多,这种加码速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快。   更夸张的是,不到半月美方又将所谓“对等关税”飙升至125%,冲突直接蔓延到电动车、芯片、农产品等关键领域,完全不给缓冲余地。   这种连番升级的操作,连美国本土企业都始料未及,礼来公司CEO直言白宫关税政策每周都在变,根本没法做投资决策。   关税战刚起,科技封锁就紧随其后。4月17日,就在英伟达CEO黄仁勋到访北京的当晚,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叫停H20芯片对华出口,还标注“无限期实施”。   要知道这款芯片本就是英伟达为绕开此前禁令推出的“特供版”,连减配的应急品都不放过,足见其封堵决心。   紧接着,美国商务部一口气将50余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其中12家聚焦AI大模型与超级计算机领域,42家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等于要从硬件到算法彻底切断中国科技企业的国际协作链路。   面对这波组合拳,中方的反制没有丝毫犹豫。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迅速跟进,对美国鸡肉、小麦等农产品加征15%关税,大豆、猪肉等品类加征10%关税,精准打击美国农业州的选票基本盘。   更关键的是在战略资源领域,直接对25种稀有金属产品实施出口管制,要知道这些材料是美国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原料,一下捏住了对方的供应链命脉。   商务部明确表态,中美双方当时并未就关税问题进行任何磋商,这种不恋战、不妥协的态度,完全跳出了以往的谈判惯性。   美国的迅猛反击确实造成了短期冲击,全球股市半个月内蒸发超过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14%的GDP体量,美国消费者开始疯狂囤货,从家电到医疗用品都出现在抢购清单上。   5月起,美国更是终止了对中国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连日常小商品都要加码征税,民众生活成本肉眼可见地攀升。   但中方似乎早有准备,在芯片领域,华为昇腾、鲲鹏系列已实现量产,寒武纪、壁仞科技在AI赛道加速突破,天数智芯更是在推理芯片市场站稳脚跟,虽然性能尚未追平英伟达顶配,但“能用、可控”的替代路径已经打通。   这种“硬刚”背后是产业底气的支撑。美国企业反倒先扛不住了,高通因对华供货锐减,近两年芯片出货量持续下滑,要知道中国市场曾是其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英伟达更着急,黄仁勋多次公开反对对华禁令,直言会尽最大努力服务中国客户,毕竟失去这个庞大市场,不仅意味着营收缩水,更会丧失产品迭代所需的用户反馈。   德国药品研发联合会的吐槽或许道出了真相:美国的关税战不仅扰乱全球供应链,最终是在让自己的企业买单。   即便5月日内瓦会谈后,双方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暂停了24%的税率,但剩余10%的关税仍被保留,博弈并未真正结束。   8月斯德哥尔摩会谈达成的90天暂停期,更像是阶段性喘息而非终局。美方10月又抛出新招,对进口药品、木材等加征10%至100%不等的关税,被澳大利亚卫生部长批评“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而中方的应对始终坚定,从资金到人才全面倾斜国产替代,芯片独立化进程反而因封锁加速。   这种越是施压越要突破的姿态,或许就是德媒眼中“宁死也要赢”的最好注脚,毕竟在核心利益面前,退让从来换不来真正的和平。

0 阅读:61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