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调整:一是需与安世中国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市场订单需求激增需优先保障,对欧出货量及交货周期将做出动态调整。 这不是简单的供货重启,是产业链话语权的清晰转移。荷兰9月30日依据《商品可用性法》冻结安世全球30个主体资产,10月初就罢免中方董事,算盘打得响亮。 重新签协议的要求,戳破了“掌控总部即掌控一切”的幻象。安世在中国大陆的产能占比超90%,东莞工厂承担着全球超95%的后端封装测试产能。荷兰手里的总部,不过是没产能的空壳。 人民币结算并非偶然。2024年跨境人民币收付已达64.1万亿元,支付网络覆盖189个国家和地区。以前靠美元结算易受外部干预,现在用人民币交易,主动权完全在我方。 国内需求优先有扎实支撑。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达70.4%,而安世芯片在全球车规级市场占比近40% 。自家产业的需求自然要优先保障。 欧洲车企早没了底气。德国《图片报》披露,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已停掉高尔夫生产线,途观等主力车型也受影响。芯片替代品认证周期长达半年,根本耗不起。 荷兰正吞下苦果。安世近五年为荷兰贡献超1.3亿欧元税收,如今产能和话语权全在中国手里。欧洲车企的施压让荷兰政府已表态“愿意协商”。 这背后是产能的硬底气。闻泰科技2025上半年半导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1.23%,安世稳居国内功率半导体第一 。手里有产能,规则自然由我们定。 人民币国际化在半导体领域落地生根。大众已悄悄成立“中国芯片采购小组”,愿意全程按中国流程用人民币付款。这就是市场对产能的投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安世半导体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