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63年,53岁高龄的乾隆选妃,有个17岁的女子脱颖而出,这女子13年后

趣史小研究 2025-10-27 19:13:42

公元1763年,53岁高龄的乾隆选 妃,有个17岁的女子脱颖而出,这女子13年后给乾隆生下一个公主。65岁的乾隆老来得女,心中高兴,赏赐公主生母两根黄瓜。乾隆时常对公主说:“若你是男儿,我立你为储君。” 咱们先得搞清楚,1763年进宫的这位汪氏,她不是什么满洲八大姓的贵女。她的出身,说白了,是正白旗包衣。 “包衣”是啥?就是内务府的奴才。虽然她爹后来官至都统,但这个“奴籍”出身是板上钉钉的。17岁的她,通过“八旗选秀”进了宫,起点非常低,封了个“永常在”。 在等级森严的后宫里,“常在”就是个小透明。乾隆那时候53岁,后宫里最得宠的是谁?是令贵妃魏佳氏。汪氏这种出身和级别,估计一年都见不了皇帝几面。 所以,她这一熬,就是12年。 直到乾隆四十年,快30岁的汪氏终于“中标”,生下了一个女儿。 这下可不得了。乾隆爷65岁了,这是他最小的女儿,也是他最后一个孩子。乾隆一共17个儿子,10个女儿,这第十个女儿,简直生在了乾隆的心尖尖上。 乾隆对她的宠爱,从一出生就“爆表”了。 首先是赐名和封号。清朝规矩,皇后生的女儿,封“固伦公主”;妃嫔生的女儿,封“和硕公主”。“固伦”比“和硕”高一个等级。 乾隆的十公主一出生,乾隆想都没想,直接下旨:封“固伦和孝公主”! 这一下,整个后宫都炸了。惇妃汪氏只是个“常在”啊,她的女儿凭什么享受皇后嫡女的待遇?乾隆爷这是公然破例。 为啥?没别的原因,就是喜欢。史书记载,这位十公主“性刚毅,生而颖异”,而且“貌类上”,长得特别像乾隆。 乾隆爷是真把她当儿子养了。他经常让十公主穿着男装,跟自己一起骑马射箭,处理政务。乾隆越看越喜欢,这才有了标题里那句感慨:“如果你是个阿哥,这太子非你莫属!” 这可不是开玩笑。乾隆晚年选继承人时,对儿子们都不太满意。这位十公主的聪慧果决,是真的让他动了“可惜不是男儿身”的念头。 好,女儿这么受宠,妈能差得了吗? 女儿出生的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汪氏正式晋封为“惇嫔”。这离她17岁入宫,正好13年。 就在册封礼的第二天,乾隆爷乐呵呵地派人给惇嫔送去了赏赐——两根黄瓜。 咱们现在听着觉得抠门,皇帝赏两根黄瓜?这叫什么事儿? 这是盛京快马加鞭送来的“头茬”贡品,刚摘下来的。在那个年代,反季节蔬果是顶级奢侈品,能第一时间尝到从关外送来的“头一鲜”,这是妃嫔里独一份的体面。 这两根黄瓜,比赏一千两黄金还有面子。这代表皇帝心里时时刻刻惦记着你,有好东西第一个想到你。 靠着女儿的东风,汪氏的地位坐上了火箭。乾隆四十三年,她又被晋封为“惇妃”。 但俗话说,人一飘,就容易出事。 就在惇妃被封妃的同一年,她干了件大事——她亲手打死了一个宫女。 这在清朝后宫是极其严重的罪行。乾隆皇帝知道了,雷霆震怒。他痛骂惇妃“悍妒,任意凌虐”,说她“平日尚属和顺,一朝竟敢如此残忍”。 乾隆下令,立刻将惇妃降为“惇嫔”,并且要严办。按规矩,打死宫人,主位是要被赐死的。 就在惇妃以为自己完蛋了的时候,乾隆爷的谕旨来了。大概意思是:看在固伦和孝公主的面上,朕不杀你了。 惇妃的命,是她女儿救回来的。 乾隆爷是真舍不得让宝贝女儿没了亲妈。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惇妃被降级,还被罚了一大笔钱,用来厚葬那个宫女。 更绝的是,乾隆爷为了“教育”女儿,特意把十公主从惇妃身边带走,交给别的妃子抚养。他还下旨,十公主的“份例”不变,但惇妃的份例减半。 惇妃这下老实了。她虽然几年后官复原职,又成了“惇妃”,但再也不敢造次。 那么,乾隆爷到底有多爱这个十公主呢? 爱到要给她全世界最好的。当时朝廷里谁最受宠?和珅。 乾隆爷一拍板,把我最爱的女儿,嫁给我最信任的臣子的儿子丰绅殷德。 这桩婚事,办得那叫一个风光。十公主的嫁妆是“倍于和嘉公主者数倍”,光是赏赐的银两、田地、铺子,就多到数不清。 乾隆爷用这种方式,给女儿铺了下半辈子的路。 后来的事咱们都知道了,乾隆一去世,嘉庆皇帝立马就办了和珅。但和珅倒台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为什么没事? 因为他是固伦和孝公主的丈夫。嘉庆皇帝再恨和珅,也得看在这个他爹最宠爱的妹妹的面子上。 十公主用她爹给她的“免死金牌”,又一次救了人。第一次救了她妈,第二次救了她老公。 回过头来看,1763年那个17岁的包衣少女汪氏,她的人生真是充满了戏剧性。她不是后宫最美的,也不是最有才的,但她绝对是最“好命”的。 她唯一的“功劳”,就是在65岁的乾隆面前,生下了这个让他爱到骨子里的十公主。 那两根黄瓜,看着普通,却是一个65岁老父亲对新生儿的无限喜悦,和对生母的最高奖赏。而那句“若你是男儿,我立你为储君”,更是成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最高评价。 只能说,惇妃汪氏,用12年的寂寞等待,赌赢了乾隆晚年最真挚的一份父爱。

0 阅读:77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