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一旦破产,荷兰政府必须百倍千倍地进行赔偿! 说白了,中国要一直把安世制裁到倒闭,把他们的技术人员全部招过来,这样中国将会是全世界芯片最大的国家,我们就更有底气了。 其实啊,这里头有个挺大的误解,得先跟大家说清楚——安世半导体现在压根就不是荷兰企业了,它早就是咱们中国企业的“自己人”。可能很多朋友对这家公司的来头不太熟,咱先捋捋它的“身世”:安世的前身是荷兰飞利浦半导体部门,2006年被拆分出来成为NXP(恩智浦)的一部分,专门做功率半导体、车用芯片这些“硬核”产品,在全球市场里一直是前三的水平,技术底子相当扎实。 真正的转折点在2019年,咱们中国的闻泰科技花了近300亿人民币,把安世半导体100%的股权给收购了。从那时候起,这家有着几十年技术积累的半导体企业,就正式变成了中资控股的公司,总部虽然还在荷兰,但控制权、核心收益都归中国企业所有。所以说“中国制裁安世”,其实就相当于“自己制裁自己人”,这逻辑根本说不通,咱们可不能被错误信息带偏了。 为啥当初闻泰要花这么大代价收购安世?这里头藏着中国芯片产业“补短板”的大逻辑。功率半导体看着不如手机芯片、电脑芯片“起眼”,但却是汽车、家电、电网这些民生和工业领域的“刚需品”,过去咱们国家在这一块的高端市场,长期依赖进口,安世手里的技术和专利,正好能帮咱们快速打破这种依赖。收购完成后,安世不仅没“倒闭”,反而在中国市场的支撑下越做越好,2023年它的车用芯片出货量还增长了15%,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浪潮里占了不少先机。 再说说原始说法里“制裁到倒闭抢人才”的想法,其实这完全不符合芯片产业的发展规律。芯片行业拼的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技术积累、产业链协同和人才培养的长期战。安世现在的技术人员里,有不少是跟着公司从飞利浦时代过来的资深专家,这些人愿意留下来,靠的是企业稳定的发展前景和技术研发的平台,不是靠“企业倒闭”这种极端方式。而且咱们中国芯片产业要变强,短期可以靠收购补技术,但长期还是得靠自己培养人才、搞自主研发——现在国内每年有几十万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加上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这才是真正的“底气”来源。 至于“荷兰政府赔偿”的说法,也得客观看。安世现在是中资控股,但它的生产基地、部分研发中心还在荷兰,当地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更多是基于当地法律法规,不存在“故意搞垮企业”的情况。反而这些年,因为中国市场的支撑,安世在荷兰的工厂还扩大了产能,给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这种“双赢”的局面,才是跨国企业发展的正常状态。 说到底,中国芯片产业要成为“全世界最大”,靠的不是投机取巧的“捷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完善。安世的例子,恰恰说明咱们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商业手段,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这比“制裁自己人”要靠谱得多。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