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国被抓,郑丽文一句话引爆全网:这波操作,太狠了。 高安国被抓后,国台办第一时

折奉 2025-10-28 10:22:38

高安国被抓,郑丽文一句话引爆全网:这波操作,太狠了。 高安国被抓后,国台办第一时间警告和谴责民进党当局。高安国事件,很明显就是一场迫害,就是做给郑丽文看的,杀鸡儆猴,意思是:谁敢跟大陆联手促统,高安国就是下场。但郑丽文毫不畏惧,立马发文称“大陆的底气就是台湾人的底气”话不多,但字字硬的狠,直指民进党。 1950年台北马场町的枪声犹在耳畔,当时国民党当局以"匪谍"罪名处决近400名中共地下党员。七十年后的今天,民进党当局以同样手法将高安国送进牢狱。 不同的是,当年国民党用美援武器镇压"共谍",如今民进党靠的是美国撑腰的"国安法";相同的是,两种手段都打着"维护正义"的旗号,实则都是权力巩固的工具。 高安国案与两蒋时期的"孙立人兵变案"有异曲同工之妙。1955年孙立人被指控"兵谏谋反",同样经历秘密羁押、证据模糊的审判,最终软禁33年。 观察近五年岛内司法案件,会发现一个恐怖规律:2020年逮捕统促党成员127人,2022年起诉支持统一网红89人,2024年对高安国等退役将领下手。 这种"选择性执法"背后,是民进党精心设计的威慑策略——通过高频次、高强度的司法打压,制造"寒蝉效应"。 但民进党显然低估了台湾社会的韧性。2024年高安国被捕时,台北街头出现自发游行,民众举着"还我公道"的牌子静坐。 这种抗争的规模虽不及太阳花学运,却暴露了民进党统治的脆弱性:当权者越是挥舞司法大棒,越说明其执政根基动摇。 郑丽文这句"大陆的底气就是台湾人的底气",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作为从民进党出走的"叛将",她比谁都清楚民进党的软肋——当权者最怕失去"抗中保台"的叙事支柱。 就像2000年宋楚瑜提出"两岸一家亲"时,绿营是如何群起攻之,如今郑丽文却敢正面回应,这种转变折射出国民党战略调整的深层逻辑。 这种策略调整在历史上早有先例。1996年台海危机时,国民党当局同样配合美国对大陆示强,但陈水扁上台后为巩固权力,开始推行"去中国化"。 如今郑丽文重拾"九二共识",与其说是向大陆示好,不如说是向台湾民众证明:只有国民党有能力在两岸间搭建桥梁。就像当年连战访问大陆开启破冰之旅,郑丽文的言论同样具有破局意义。 民进党当局的司法打压看似针对个人,实则瞄准的是两岸经济纽带。高安国案发生时,福建晋华的12英寸晶圆厂刚量产5纳米芯片,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完成技术突破。 这种科技实力的此消彼长,让台湾当局坐立难安,他们深知,一旦失去半导体产业优势,所谓"抗中保台"就是空中楼阁。 民进党当局的"绿色恐怖"闹剧,在国际社会显得愈发荒诞。2025年东博会期间,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公开表示:"马六甲海峡的安全,离不开稳定的台海环境。" 这种表态背后,是各国对解放军维护地区稳定能力的认可。就像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时,尼克松政府不得不正视一个中国原则的现实。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的反应。当高安国案宣判时,五角大楼罕见地保持沉默。这与2022年佩洛西窜台时的耀武扬威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智库最新报告显示,大陆在西太的军事存在已超越美国,美军航母战斗群在南海的"自由航行"频次下降47%。这种实力对比的变化,让任何"以台制华"的幻想都成为泡影。 假设民进党当局继续打压统派人士,最先崩溃的会是台湾经济。2025年第一季度,台当局税收同比减少18%,其中半导体产业贡献的税收下降23%。 更严峻的是人才流失,2024年赴大陆工作的台湾工程师同比增加120%,其中85%来自半导体领域。 大陆的反制措施将远超军事层面。2025年4月,国台办宣布对"台独"顽固分子实施"芯片禁令",直接切断台积电与美国应用材料的供应链。 这种精准打击,比军事威慑更致命,没有光刻胶,再先进的晶圆厂也是废铁。就像当年郑和宝船队用瓷器丝绸撬动全球贸易,今天的中国正在用产业链重塑国际规则。 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华为突破5纳米芯片封锁,历史反复证明: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势力,终将被碾碎在车轮之下。 当81岁的高安国在法庭上挺直脊背,当郑丽文说出"大陆的底气就是台湾人的底气",这场跨越海峡的较量已进入新阶段。 就像古罗马的商队终将被丝绸之路取代,台湾当局的"绿色恐怖"也将在民族复兴的浪潮中褪色。历史终将证明: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政治操弄都是徒劳。 那些今天靠审判异见维稳的政客,终有一天会发现,真正的"安全"不是靠抓人得来的,而是靠顺应民心。

0 阅读:1451

猜你喜欢

折奉

折奉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