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曾有老虎,为什么没吃大熊猫?一位65岁的护林员摇摇头说:“80%的人不知道,

梵西之花 2025-11-02 09:26:50

四川曾有老虎,为什么没吃大熊猫?一位65岁的护林员摇摇头说:“80%的人不知道,老虎就算‘饿疯’,都不会吃熊猫......” 先说说当年的虎患有多吓人。明末清初的四川连年打仗,张献忠入川、三藩之乱跟着清军厮杀,前前后后折腾了几十年,原本有三百八十多万人口的天府之国,到最后只剩九万人,九成以上的土地没人耕种,全长回了森林,森林覆盖率飙到80%以上,正好成了老虎的安乐窝。那时候的老虎不是单只出没,而是成百上千地结群,《荣昌县志》里记着,康熙年间县吏张懋尝带8个人去荣昌赴任,进城时天都没黑,就撞见一群老虎,当场被咬死5个,剩下3个连滚带爬才逃出来,而荣昌全县当时在册的人口也就286人。更吓人的是《蜀碧》里的描述,老虎敢叼着活人往树上蹿,啃剩的白骨堆成小山,文人欧阳直逃难时,曾在草堆里躲着不敢出声,眼睁睁看着几十只老虎在月光下散步。当时官府粗略算过,四川死于虎患和瘟疫的人有三四十万,而华南虎的总数不下一万只,比有些县城的人还多,后来朝廷搞“湖广填四川”,首批迁到南充的506人里,就有228人被老虎吃了,可见老虎有多猖獗。 可就是这么凶的老虎,偏偏没动过熊猫一根毫毛。有人说是不是熊猫太少遇不上?其实不是,熊猫在四川生存了八百万年,更新世中期最鼎盛的时候,和剑齿虎都做过邻居,明末清初时熊猫的数量虽不如从前,但在川西北的山林里并不少见。关键是老虎和熊猫的“地盘”根本不搭界,熊猫是个“竹林隐君子”,一辈子就爱待在2400到3500米的高海拔竹林里,那里温度适宜,满地都是它爱吃的箭竹,吃饱了就趴在竹子底下睡觉,除非实在没吃的,不然很少下山。可老虎不一样,它要吃野猪、马鹿这些有蹄类动物,这些猎物大多在低海拔的丘陵地带活动,高海拔地方猎物少,根本填不饱老虎的肚子,所以老虎很少往熊猫待的高海拔竹林去,两者碰面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就算偶尔有熊猫下山找吃的,老虎也未必会动心,毕竟它们活动的范围还是错开的,就像井水不犯河水。 更重要的是,熊猫根本不是看起来那么软乎乎的“小可怜”,它祖上是蚩尤的“坐骑”食铁兽,虽说现在改吃竹子了,可熊科动物的硬本事一点没丢。成年熊猫体长能到1.9米,体重三百斤左右,跟当时的华南虎差不多重,身上的皮厚实得很,脂肪层抗摔抗揍,唐家河保护区就拍过,两只公熊猫打架从树上摔下来,拍拍屁股接着打,连点伤都没有。它的牙口更厉害,臼齿咬合力跟小轿车压过去似的,能轻松咬碎牛骨,连动物园的铁栏杆都能啃出坑洼,古人说它“食铁”,其实就是因为它缺盐时会舔铁锅上的锈,那牙口连铁器都能啃动,更别说老虎的皮肉了。老虎是精明的猎人,不会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捕食时最讲究“性价比”,要是跟熊猫打架,就算赢了也可能被挠伤、咬伤,野生动物一旦受伤就没法捕猎,最后只能饿死,老虎才不会冒这个险。 而且老虎有自己固定的“菜单”,作为纯肉食动物,它最爱吃的是马鹿、野猪这些有蹄类动物,东北虎的捕猎记录里,马鹿和野猪占了84%,华南虎也一样,山下的野猪、野兔有的是,抓起来既省力又安全,何必跟熊猫拼命。就算到了食物稀缺的时候,老虎也会先找野兔、鸟类,实在不行连鱼都吃,很少会主动攻击体型相当的动物。有研究过老虎粪便的专家发现,就算东北虎偶尔吃熊,也只挑体型小的,而且占比不到3%,更别说和自己一样壮的熊猫了。再说熊猫跑起来不慢,能达到每小时50公里,还会爬树,只要提前发现老虎,噌地一下蹿上树,老虎就没办法了,毕竟老虎爬树的本事远不如熊猫。 当年那些跟熊猫同处四川的华南虎,后来因为移民开垦、打虎运动慢慢减少了,上世纪80年代城口县最后收过一张虎皮后,野生华南虎就再也没出现过,可熊猫却留了下来,这也从侧面说明,老虎从来没把熊猫当成猎物。老护林员年轻时在竹林里见过熊猫,也听祖辈讲过老虎的故事,他说老虎下山吃人是因为人占了它们的地盘,可熊猫待在竹林里不惹谁,又一身硬本事,老虎自然不会去找麻烦。 现在四川的野生熊猫越来越多,老虎虽没了踪迹,但老护林员的话还在传。老虎不吃熊猫,不是因为熊猫“萌”,而是因为它们各有各的活法,栖息地不重叠,熊猫有自保的硬功夫,老虎又懂捕猎的规矩,大自然早就把这些安排好了。那些以为老虎会吃熊猫的人,不过是没看透这背后的门道,也忘了熊猫能在地球上活八百万年,靠的从来不是卖萌,而是真本事。

0 阅读:0
梵西之花

梵西之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