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个日本人,把窗户纸给捅破了。他说,日本别再做梦了,再打仗,国家可能就没了。 有个日本人把实话挑明了,说日本别再做打仗的美梦,真要是再开打,国家恐怕都保不住了。这话一点不假,回望日本所谓的发家史,从头到尾都是一场赌国运的侥幸,根本不是靠什么实打实的本事拼出来的。 就说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那时候的日本其实穷得叮当响,一年国家能收的钱还不到9000万日元,折合白银也就7000万两左右,连清朝单单盐税一项的收入都比不上。可日本一门心思想靠打仗抢钱,硬是孤注一掷凑军费,又是发行国债又是找银行借钱,前后凑了2.5亿日元的战争预算,这对当时的日本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等于是把全国的家底都押上了。万幸的是,他们打赢了,从清朝手里抢走了2.3亿两白银的赔款,加上后来的赎辽费,总共折合3亿6451万日元,这笔钱相当于日本当时4年多的财政收入,等于日本全国人不干活都能舒舒服服过4年。 这笔横财直接砸出了日本的近代工业和军事底子。日本把这笔钱里的八成多都投进了军队,海军拿了1亿3900多万日元,陆军拿了5600多万日元,还专门留了3000万日元买军舰和鱼雷艇。剩下的钱里,拿出近2000万日元建了八幡制铁所,这可是二战前日本最大的国营钢铁厂,专门生产炮架、军舰钢材这些军火,后来日军的战舰、坦克用的钢材好多都来自这,而这家厂的启动资金全是甲午赔款的血汗钱。铁路也靠这笔钱铺起来了,甲午战前日本铁路才刚有个雏形,拿到赔款后短短几年就修到了3400公里,是之前的一百多倍,兵员和物资能飞快运送,这在当时都是靠赔款堆出来的。更关键的是,日本拿7260万日元做准备金,改成了金本位制,一下子跟国际金融接上了轨,这才有了后来发展的本钱。 其实日本这场赌局赢的全是侥幸,当时他们的国力根本没比清朝强多少。甲午战争前两年,日本咬牙从英国订了两艘富士级战列舰,一艘就花了459万两白银,两艘的钱比北洋水师七艘主力舰加起来还多,占了日本当年财政收入的16%,要是战争再拖两年,等这两艘军舰到货,清朝更难招架,可日本当时已经快撑不住了,要是没打赢,早就破产了。后来的日俄战争也是一样,日本国力远不如俄国,全靠俄国军队主力在欧洲、西伯利亚铁路没修通才险胜,还是借了列强的光,本质还是侥幸。 可侥幸赢了两次,日本就以为自己真能靠打仗发家,一路赌下去,最后在二战输得底朝天,119个城市变成废墟,236万栋房子被烧,900万人无家可归,差点就亡国了。 现在的日本更没资格打仗了,跟当年比简直脆弱得不堪一击。先说资源,日本地里几乎没什么能开采的东西,石油99.7%都得靠进口,天然气96.3%靠进口,连烧火的煤炭都95%以上要从国外买,这些东西主要靠中东、澳大利亚运过来,要是运输航道被卡,工厂立马停工,老百姓连电都用不上。粮食更要命,10个日本人里只有3个能靠本国粮食吃饱,剩下7个全靠进口,粮食储备也就够吃3个月,一旦进口断了,很快就会没饭吃。 日本制造业看着厉害,其实全是虚的,好多关键东西自己造不了,比如造汽车、芯片需要的稀土,90%以上都来自中国,没有稀土,丰田、本田的工厂都得停产。而且日本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占了近三成,年轻人越来越少,工厂都招不到人,好多超市收银员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真要打仗,连兵都凑不齐,后勤更跟不上。 当年日本靠甲午赔款的横财发家,纯属赌赢了的侥幸,可侥幸不会一直有,二战已经给过一次教训了。现在的日本,资源、粮食、工业全靠别人,自己根本撑不起一场战争,真要是再开打,资源通道一断,粮食不够吃,工业停摆,国家恐怕真的就没了,那个日本人说的正是这个理。
终于有个日本人,把窗户纸给捅破了。他说,日本别再做梦了,再打仗,国家可能就没了。
梵西之花
2025-11-04 20:48: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