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接受美媒采访,大致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美国在官方层面并不信任中国

梵西之花 2025-11-04 22:41:59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接受美媒采访,大致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美国在官方层面并不信任中国会履约,所以将会做好实时统计并评估中国的履约表现,按中国的话说,就是“听其言,观其行”,然后决定下一步怎么走;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总体走向是“有序脱钩”;三是美国还在推进对中国的301调查,调查中国履行2019年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的情况,并将会在11月内做出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对中国追加贸易制裁措施。 美国嘴上喊着“不信任履约”,可事实是中国一直照着协议踏踏实实做事。知识产权保护这块,协议里要求加强商业秘密和药品专利保护,中国很快就出台了专门的司法解释,修改了专利法,新增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还通过刑法修正案加大了对侵权的处罚力度,连美国商务部早年的报告都承认,中方在落实协议这部分的成效是实打实的。采购方面,中国更是尽力了,知道美国农业依赖中国市场,2025年10月刚和美国谈好合作,就立刻下单18万吨美国大豆,打破了之前五个月“一粒美国大豆不买”的僵局,要知道往年中国可是占美国大豆出口总价值的一半以上,这举动就是用实际行动给美国豆农送信心,毕竟当时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豆农正因为粮仓爆满、利润缩水发愁,早就盼着中国订单救命。 可美国压根不看这些,一门心思拿协议当“找茬工具”,专挑对自己有利的地方盯着。协议里的2000亿美元采购目标没完成,美国就揪住不放,却绝口不提自己的责任。当初协议签完,美国承诺的取消部分关税根本没兑现,反而一直维持着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后来还把“芬太尼关税”从84%提到125%,这无疑增加了中国进口美国商品的成本。更离谱的是,中国想进口协议里约定的飞机、汽车这些制成品,美国要么没货,要么提供的型号不符合中国市场需求,能源采购也一样,美国自己搞对华出口管制,限制高端能源技术和产品出口,导致中国想买都买不到,再加上疫情打乱了全球供应链,生产运输全受影响,这些客观因素美国全当看不见,只一门心思指责中国“不履约”。 美国所谓的“实时统计评估”,说白了就是为施压找借口,想把协议变成拿捏中国的工具。他们专门让贸易代表办公室盯着中国的采购数据,农产品买少了要念叨,能源进口降了要施压,却对自己违背协议的行为视而不见。2024年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调查早就显示,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制裁才是影响双方贸易的最大障碍,可美国不管这些,反而变本加厉,2025年10月刚因为中方买大豆松了口气,转头就说要推进301调查,查中国履行协议的情况,还放话11月要出结果,搞不好就要加征新的制裁。这301条款本身就是美国的单边工具,不受WTO规则约束,想调查就调查,想制裁就制裁,之前美国就用这招针对过中国的造船业,加征港口费,最后逼得中国不得不反制,现在又拿协议履约当由头用这招,明摆着是没安好心。 更露骨的是,美国只许自己占便宜,不许中国有半点保留。协议里中国扩大了金融开放,让美国银行、保险公司在华拿到了公平的市场准入,特斯拉、高盛这些美国企业在华赚得盆满钵满,2024年美国在华企业总销售额都达到了4905.2亿美元,同比还涨了4.3%,美国对华出口创造的就业岗位更是有93.1万个。可美国反过来就忘恩负义,中方刚暂停稀土出口限制展现诚意,美财长就威胁说要加征关税;中方刚帮美国豆农缓解了库存压力,格里尔就出来说“不信任履约”。这种只看自己得失的态度,哪里是真的在乎协议,分明是把协议当成了“好处清单”,只想从中拿好处,不想履行义务。 说到底,美国的“听其言,观其行”根本不是什么公平原则,而是霸权逻辑下的双重标准。中国认认真真落实协议里的每一项承诺,修改法律、扩大采购、开放市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诚意,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都达到了6882.8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增幅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可美国呢,不仅自己不兑现取消关税的承诺,还动辄用调查、制裁威胁,把协议当成衡量中国的尺子,处处提防自己吃亏,却从来不用这把尺子量量自己。这种既要拿好处又想占便宜的心思藏都藏不住,说白了就是没打算和中国公平相处,只想靠着协议把中国框住,好实现自己“有序脱钩”又不吃亏的算盘,可事实摆在那儿,中国的诚意和行动大家都看得到,美国再这么折腾,最后只会砸了自己的脚。

0 阅读:0
梵西之花

梵西之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