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底层男人丁尚彪,在日本打了15年的黑工,把女儿培养成了美国妇产科医生,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他在日本的工资相当于他在上海工资的100倍! 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丁尚彪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他在工厂从炊事员做到后勤股长,听着像个管事的,可手里的钱根本经不起花。1989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才1976元,月均不到165元,丁尚彪的月薪100元还赶不上平均水平,养活妻女都得精打细算,更别提家里还欠着一屁股外债。那时的上海,普通家庭连“新四件”里的空调都不敢想,大多还是靠风扇过夏天,丁尚彪家挤在小弄堂里,日子紧巴巴的看不到头,他自己初中毕业就插队,最好的年华全耗在了穷乡僻壤,深知没文化、没门路的苦,心里憋着股劲想让女儿能不一样。 就在这时,朋友说的话和报纸上的广告砸开了他的眼界:“日本街上能捡到彩电”“在日本一天就能赚1000块钱”。1990年的日本正处在泡沫经济的尾巴上,哪怕普通职工月工资都能到1万元人民币,是丁尚彪上海工资的100倍,就算是打零工,时薪也比他在上海一天赚的还多。抱着破釜沉舟的念头,丁尚彪借遍亲友,凑齐42万日元(约合2万元人民币)的学费,谎称去日本留学,登上了飞往北海道的航班,这几乎是他全家的身家性命。 可到了日本他才发现被骗了,所谓的飞鸟学院不过是废弃矿工宿舍改造的,坐落在人迹罕至的阿寒町,根本赚不到钱,签证还被学校扣押了。回国就要背负巨额债务,妻女的日子会更难,丁尚彪咬咬牙,和几个同学一起扒上了去东京的火车,从此成了“黑户”,踏上了15年暗无天日的打黑工生涯。在东京,他把一天当成两天过,白天在工厂做流水线,晚上去餐馆洗碗刷盘子,周末还要去扫厕所、做清洁工,每天凌晨5点出门,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为了省下末班车费,哪怕再累也得步行一小时,全年没有一天休息。 他住的是不到10平米的“棺材房”,天花板低到站直就碰头,没有浴室,就用塑料袋装满水扎几个洞当淋浴头,衣服堆在墙角,吃饭只买超市关门前的打折菜,一块豆腐、一把青菜就能对付一顿。可就算这样省,他也把赚来的钱几乎全寄回上海,每月雷打不动的汇款单,一半用来还债,一半供女儿读书。那时日本的工资确实高,哪怕是黑工,一个月也能赚几万日元,折合成人民币几千块,抵得上他在上海好几年的收入,这也是他能撑下去的底气。 丁尚彪知道,自己没文化,只能靠力气换钱,可女儿不能走自己的老路。他在日本一边打工,一边偷偷考了5个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从普通杂工熬成了技术工,还坚持按时缴税,哪怕是黑户也要保留税单——这是他能当女儿留学经济担保人的唯一证明。国内的女儿也没辜负他的付出,靠着父亲寄来的钱安心读书,一路考上区重点、复旦附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97年,女儿考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要去更远的地方深造,丁尚彪更拼了,身上的担子重了,可心里的光也亮了。 父女俩的第一次重逢,是在女儿飞往美国的转机途中,特意选了能在东京停留24小时的航班。丁尚彪激动得彻夜没睡,买了新衣服早早在车站等,8年不见,当年的小丫头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两人去了他第一次打工的餐厅,女儿看着父亲曾经洗碗的地方,心疼得直掉泪。可丁尚彪是黑户,连机场都进不去,只能在半路下车,看着女儿的背影走远。又过了5年,妻子被拒签11次后终于拿到签证,同样选了东京转机的航班,这是夫妻分别13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千言万语都藏在通红的眼眶里。 2004年,女儿从医学院毕业,成了美国执业妇产科医生,丁尚彪也终于结束了15年的黑工生涯。他去东京入管局自首,当工作人员听完他的故事,深深鞠了一躬——这个为了家庭在灰色地带熬了15年的男人,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责任。回国后,他用攒下的钱换了新房子,还买了两套用来收租,后来跟着女儿移民美国,在曼哈顿的宾馆找了份工作,一干就是10年,还拿了优秀工作奖。 丁尚彪的故事不是个例,上世纪90年代,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像他一样赴日务工,很多人成了“失踪”的研修生,在灰色地带讨生活。他们背后,都是和丁尚彪一样的困境:国内工资低,日子过不下去,而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高收入,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100倍的工资差距,听起来夸张,却是当时最真实的现实——上海的100元要养全家,日本的100元可能只是一顿饭钱。丁尚彪用15年的颠沛流离,把这份悬殊的差距变成了改变命运的阶梯,自己熬白了头,却把女儿托举到了更高的地方,这大概就是一个底层父亲能给出的最厚重的爱。
2014年,上海底层男人丁尚彪,在日本打了15年的黑工,把女儿培养成了美国妇产科
梵西之花
2025-11-04 22:41: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