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90%的老板都在喊“生意越来越难做”,可他们转型失败,往往是因为顺序搞反了。 上周在杭州一家亲子酒店,我亲眼见到周五晚上的入住高峰有多离谱。小孩在哭,大人在催,队伍排到电梯口——中国移动的工程师小刘就蹲在那儿,掐着表,一次次记录:8分40秒,是平均每位客人等来的时间;3楼空调坏了,打了3次电话才来人;夜班经理低头调个房价的功夫,线上订单就跑了三个。 这些问题,以前老板怎么解决?买设备、换系统,钱花了,人累了,可痛点还在那儿。 但这次不一样。他们先蹲了48小时,把最疼的三件事列成清单:排队、设备坏、价格调不动。然后才上AI——不是炫技,是“打补丁”。 你感受一下: 刷脸入住,30秒搞定,小孩不用踮脚拍照; 空调、灯、窗帘全联网,一出问题,维修自动派单; 房价每15分钟自动跟着携程、美团调一次,比人工快47倍。 结果呢?周末每间房收入从420元涨到510元,投诉直接清零。 最打动我的是前台小姑娘说的:“以前我站着输身份证,手都麻了,现在帮客人连WiFi、介绍送物机器人,工资还涨了800。” 你看,AI不是来抢饭碗的,它是把重复的活儿干了,让人去做“有温度的事”。 后来这套方法搬到隔壁咖啡店,摄像头自动看“翻台率”,WiFi优先保障直播不卡,扫码收银和库存实时同步。老板说,以前天天“救火”,现在像“打游戏”,系统一提醒,他就知道该干嘛。 一周多睡十小时,他笑着说:“这才叫开店,不叫熬命。” 所以啊,别一上来就问“AI能做什么”,先问问自己:“今天最疼的三件事是什么?” 中国移动把这句话写进了合同——48小时蹲店,找不出痛点就退款。 有时候,转型不是往前冲,而是先停下来,看清楚,哪儿最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