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讲话有多幽默?1965年毛主席重回井冈山,走在竹林里,他突然停下来,转头问

古史 2025-11-17 18:50:50

毛主席讲话有多幽默?1965年毛主席重回井冈山,走在竹林里,他突然停下来,转头问随行人员:“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在雨后的竹林里屙屎吗?”   时光回到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在江西省委、湖南省委及井冈山市委、永新、莲花等多地县委同志的陪同与迎候下,踏上了阔别36年的井冈山红土地。   这片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土地,一听说毛主席回来了,群众瞬间沸腾,茅坪、茨坪、大龙寨和黄洋界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前呼后拥地簇拥着他,像迎接久别亲人般喊着、笑着、欢呼着。   满山遍野的杜鹃花迎风绽放,山高林密、竹繁花盛,涧水潺潺流淌,莺歌燕舞的景致让毛主席思绪万千,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在茨坪的几场大雨过后,他带着汪东兴、张耀祠等卫士走进竹林散步,面对雨后蓬勃生长的翠竹,突然问身边人:“哪个晓得为什么不能在下过雨的竹林里屙屎?”   没等众人回应,他便哈哈笑着自答:“雨后春笋节节高,竹子会把你串起来呢!”爽朗的笑声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   这样的生活闲趣在他的人生中随处可见,延安遭敌机轰炸时,他淡定询问卫士:“喧宾夺主的客人走了吗?”捡起弹片掂量着说:“这能打两把菜刀。”   1961年庐山舞会上,鞋垫不小心露出,他自嘲:“鞋垫总被压着见不到光明,怎能不闹革命。”用轻松玩笑化解了尴尬。   谈及与友人的相处,1939年斯诺第二次访问延安时,送上了一本亲笔签名的《西行漫记》。   毛主席当即回赠一张便条,上面只有“三块肉喂你马吃”七个字,让斯诺一头雾水。   待仔细琢磨后,斯诺才恍然大悟,这竟是英语“Thank you very much”的中文音译,当即被这份幽默逗得开怀大笑。   与学者竺可桢交流时,他称赞对方的文章“管天”,打趣两人合作“把天地都管起来了”。   中央苏区时期,得知护理战士名叫“钱昌鑫”,他笑着打趣:“姓钱还不够,还要多金子,小心打你的土豪!”简单的话语里满是亲切与风趣,让身边人倍感温暖。   外交场合的毛主席,同样用幽默展现着大国领袖的从容与智慧。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其助手霍尔德里奇在自己房间里发现了一份新华社英文新闻稿,封面上印着“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毛主席语录。   美方误以为这是中方故意为之,向中方提出质疑。   毛主席听后哈哈一笑,让工作人员回复:“那是放空炮,他们也整天喊要消灭共产主义,这就算是空对空吧。”一句话化解了外交场上的潜在尴尬。   两年后,基辛格带着妻子再次访华,这次毛主席没有再提“纸老虎”之类的话题,而是好奇地指着比基辛格高出许多的基辛格夫人,问基辛格“对比男人高的女人有什么感觉”。   这份不加修饰的本色,让基辛格在后来的回忆中感慨:这位中国领袖在外交场合依旧自然亲切,毫无距离感。   毛主席的幽默从不是刻意营造的噱头,而是深深扎根于生活土壤与广阔胸怀的自然流露。   从井冈山的竹林、日常相处的人名,到紧张的外交场景,他的幽默素材全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既接地气又暗藏格局。   早在1929年为红四军干部制定《教授法》时,他就明确规定“说话要有趣味”,这份对幽默的重视,贯穿了他的工作、生活与外交始终,成为他一贯坚守的沟通准则。   这样的幽默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既能在紧张局势中调节氛围,延安轰炸时的玩笑驱散了卫士的担忧,“空对空”的妙论化解了外交质疑;   又能打破身份壁垒拉近关系,与战士的打趣、与外宾的闲谈,让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外国政要,都能感受到他的亲切与真诚;   更能以含蓄方式传递鲜明立场,“金缸不如腌菜缸”调侃胡宗南的部下,“纸老虎”喻指帝国主义,既表达了观点又不失分寸。   幽默的背后,是毛主席本色自然的人格特质,更是他举重若轻的领袖风范。   无论面对的是劳苦大众、学界友人还是外国政要,他的幽默风格始终如一,没有丝毫刻意修饰与做作。   在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外交博弈的风云变幻中,他总能以轻松幽默应对千斤重压,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让幽默成为他独特的人格标识。   这种幽默不是低俗的玩笑,而是智慧的沉淀、格局的体现,是在艰苦岁月中滋养心灵的力量,也是在复杂局势中凝聚人心的纽带。   真正的幽默,从来都源于内心的通透与格局的宽广。   毛主席的幽默,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民的深情,更藏着改变世界的智慧与勇气。   ‌【评论区聊聊】你从毛主席的幽默故事中,感受到了怎样的人格魅力? (信源:红色记忆:毛泽东的经典幽默——中国军网 《文革前夜的毛泽东》第三部分 毛泽东返井冈山)

0 阅读:565

猜你喜欢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