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毛主席接见重庆号起义舰长林遵等人,林遵等人有点不服气,认为中共搞不好海军,伟人说:“要说国民党党员,你们谁也没有我的资格老,我民国13年,就是国民党宣传部长的代理部长。” 1948年岁末的西柏坡,夜里的灯光总亮到很晚,辽沈战役刚打赢,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们没歇着,马上指挥起淮海、平津战役。 按照毛主席的判断,这两场仗要是赢了,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主力就基本打光了,解放军渡过长江南下,就能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 可蒋介石不服输,靠着美国支持,拉着70万兵力在1800多公里的长江沿线设防,还调了120多艘军舰、280架飞机撑腰,喊着“固若金汤”的口号,暗地里又搞“和谈”想拖延时间。 毛主席一眼看穿这套把戏,更不接受“划江而治”的说法。 要解放全中国,首先得把长江防线撕开一道口子,而突破口,就是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 林遵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父亲林朝曦打甲午海战的时候就在北洋海军服役。 19岁考进烟台海军学校,后来又去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德国学潜艇技术,是国民党海军里少有的留洋精英。 抗战时他带着第五游击布雷大队跟日军拼命,1945年日本投降,他领着“太平”“中业”两艘军舰去接收南沙群岛,把主岛命名为“太平岛”,立碑宣誓主权。 可国民党的腐败越来越让人看不下去,林遵心里的火气早憋不住了。 1948年9月,中共地下组织找到了林遵的老熟人郭寿生,郭寿生是中共党员,当年在烟台海校就和林遵相熟,这次来是带了周总理的嘱托——争取林遵起义。 两次见面,两人越聊越投缘,聊到国民党的烂摊子,林遵拍着桌子说“国民党不垮台,是无天理”。 提到上级让他“必要时炮击江岸”,林遵更是摇头:“对着生我养我的同胞开炮,良心上过不去。” 郭寿生见时机成熟,把起义的想法说出来,林遵愣了一下,很快点头答应,只是反复说“得看机会,不能急”。 消息传到西柏坡,毛主席特别重视,12月13日就给上海地下党发电报,明确说:“欢迎他们起义,立了功就该受奖,起义一个舰队就保留一个舰队的建制。” 怕出意外,12月30日又发了一封电报,特意强调“一定要忍着等时机,千万别暴露,别吃没必要的亏”。 林遵故意让手下人散布“林司令死跟国民党”的谣言,连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都被蒙了。 桂永清去南京见林遵,拍着他的肩膀许诺升官授勋,还让杂志社准备把他当封面人物,吹“林遵率舰队冲破封锁”。 可桂永清刚走,林遵就动手了,1949年4月23日,因为有士兵闹事怕走漏消息,林遵当机立断,带着12艘舰艇、1200多名官兵宣布起义。 就在同一天,华东军区海军正式成立,新中国的海军算是有了雏形。 这场长江上的壮举,很快传到了西柏坡,也记在了毛主席的心里。 1949年8月28日,中南海丰泽园的荷花开得正盛,林遵跟着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走进毛主席的住所。 毛主席早就在门口等着,一见面就紧紧握住林遵的手:“你是林则徐的侄孙,早听说你了!你先人是抗英英雄,你率部起义也是英雄壮举,可钦可佩!” 坐下后,毛主席忽然问: “你们是国民党党员吧?要说资格,你们谁都没我老。1924年国民党一大,我就是候补中央委员,后来蒋介石背叛革命,我就成了流浪汉,靠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 这话让林遵放了心,也听进了心里,毛主席接着说: “我们陆军很强大,可空军还年轻,海军基本没有。你们这些原海军人员有技术有知识,解放军有好作风,你们互相学习,就能把海军建起来。” 最后,毛主席特意强调:“你的起义,抵得上几十万大军,大大缩短了全国解放的过程”。 林遵这一义举,往浅了说改变了一场战役的走向,往深了看其实是给新中国的海防安下了第一块基石。 从战场上来说,12艘舰艇起义直接把国民党长江防线的水上“堡垒”拆了,解放军渡江的时候,下游核心水域没了军舰威胁,南京很快解放,全国胜利的脚步一下就快了。 更关键的是对海军的意义,那时候人民军队手里没几艘像样的军舰,也缺懂技术的海军人才。 林遵带来的1200多名官兵里,有航海的、有修舰的、有指挥的,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华东军区海军能在起义当天就成立,靠的就是这些人和船。 毛主席说自己是国民党“老资格”,不是摆架子,是用自己的经历让林遵明白,跟着共产党才能实现爱国抱负。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外国人都是从海上打进来的,这个痛毛主席记了一辈子。 1949年1月政治局会议上,他就把建海军提上了日程,争取林遵起义,早就盘算着为海军“攒家底”。 海疆安则国兴,每一艘军舰的航迹,都藏着前人的坚守与抉择。 【评论区聊聊】如果毛主席能看到今日之人民海军,老人家会说什么呢? (信源:毛泽东与林则徐的侄孙林遵少将——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