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看得很清楚,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国绝不会参与。 不说别的,其官方态度就不靠谱,小泽好像总搞不懂求人该有求人的样子,一会儿跟中国示好,一会儿又转身威胁,变脸比翻书还快。 就说今年八月,乌克兰独立纪念日的时候,他还晒着中国的贺信一个劲感谢,说要推动双边对话,结果没几天就公开拒绝中国当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国,理由居然是中国在战争爆发时没帮着阻止。 泽连斯基之所以这么反复,核心还是因为乌克兰现在处境太难了,战场吃紧,伤亡不断增加,防空导弹库存都快见底了,西方承诺的援助要么不到位,要么附带一堆条件,他想拉着中国入局,又不想放下身段,只能一边示好一边威胁。 可这种没诚意的操作,谁能愿意跟他深入合作呢? 中国一直对乌克兰很够意思,冲突爆发后给了多批人道主义援助,涉及食品、药品、发电设备这些民生急需的东西,中乌贸易也没断,2024年贸易额还达到了120亿美元,就算他这么折腾,我们也没断了人道主义支持。 但战后重建是另一码事,要真金白银砸进去,还得承担各种风险,对方态度还这么不靠谱,换谁都得掂量掂量。 很多人觉得乌克兰战后重建是块大蛋糕,其实这块蛋糕看着大,根本不好下嘴。 乌克兰重建需要多少钱?有权威评估说未来十年得五千多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乌克兰好多年的GDP总和了。 而且这还只是初步估算,冲突还没完全结束,后续损毁还在增加,实际花费只会更多。 更关键的是乌克兰现在已经欠了一屁股债,债务占GDP的比例都快到九十了,自己根本拿不出钱来搞重建,全得靠外部援助。 可西方的援助向来都是口惠实不至。 这种情况下,要是中国参与进去,大概率得自己垫资,可这些垫出去的钱什么时候能收回来,能不能收回来,都是未知数。 乌克兰已经被评为高风险投资地区,这种情况下让中国企业去冒险,显然不符合我们的实际利益。 然后是那些绕不开的风险,这才是我们最看重的。 首先是安全风险,现在乌克兰还有不少地区在交火,东部一些地方的冲突就没停过,一边打仗一边搞建设,项目随时可能被打断,中国企业的人员安全也没法保障。 而且乌克兰境内还有大量雷区,光排雷就得花上百亿美元,还得花好几年时间,在这种环境下搞重建,风险实在太高了。 其次是地缘政治风险,乌克兰现在夹在美俄欧之间,是大国博弈的焦点,重建背后全是各方势力的角力。 欧美想通过重建控制乌克兰,把它牢牢绑在自己的阵营里,俄罗斯则担心重建会损害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确说了不能让重建影响俄方利益。 中国要是参与进去,很容易被卷入这种博弈,不管怎么做都可能得罪一方,这不符合我们中立的立场。 而且西方已经开始给中国设套了,欧盟之前就以莫须有的强迫劳动为由,冻结了中国电建在敖德萨的港口项目,毫无道理可言,以后要是参与重建,类似的麻烦肯定少不了。 中国不会为了所谓的“面子”或者短期利益,就去参与一个风险失控、利益不明的项目,我们的决策,始终基于国家利益和长远战略。 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这是我们的责任担当,但战后重建是另一回事,这个局不好入,也不应该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