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15年努力没白费,中国正式向世界宣告:洲际

阿皮历史库 2025-11-21 10:52:00

中国正式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15年努力没白费,中国正式向世界宣告:洲际弹道导弹“杀手”登场     为什么我们要花15年时间死磕这个反导技术?早在上世纪60年代,伟人就说过这东西“总要搞出来”,当时启动的“640工程”虽然受限于技术条件没能完全落地,但已经给我们埋下了反导的种子。     真正让我们下定决心全力冲刺的,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爱国者”导弹一次次拦住伊拉克的“飞毛腿”,那画面给全世界上了一课。     这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反导能力,在现代战争里就等于光着膀子跟人打架,人家能随便揍你,你却没法防御。     从那以后,我们就明确了方向,反导不仅是防御手段,更是大国安身立命的“生命线”。     1992年我们引进了俄罗斯的S-300防空导弹,不是为了单纯采购装备,而是把它当成技术跳板,一边学习一边搞自主研发。     2007年是个关键节点,我们正式启动了反导技术验证试验项目,中央军委给科研团队定了硬目标,首次试验必须在2010年年初“务期必成”。     那几年,科研人员真是拼了命,在西北荒漠的靶场里,顶着风沙和极端温差,一遍遍调试设备、计算数据。     拦截洲际弹道导弹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相当于在数万米高空的太空里,用一颗子弹去撞另一颗高速飞行的子弹,不仅要算准轨迹,还得分清哪个是真弹头,哪个是用来迷惑人的诱饵。     而且太空里没有空气,拦截弹不能靠空气动力调整方向,只能靠专门的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每一个技术细节都得做到极致。     2010年1月11日,我们的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圆满成功,这一下就让中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这项核心技术的国家。     从2010年到现在,这十几年里我们没停下脚步,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升级,反导技术越来越成熟。     2013年、2015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国防部一次次发布反导试验成功的公告,每次都明确说明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这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试验,每一次都有新的突破,从最初只能拦截单一目标,到后来能同时追踪上千个目标,从固定阵地部署,到现在能靠高机动车辆快速转移,我们的反导系统越来越灵活,越来越靠谱。     现在我们已经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多层防御网”,不同的反导武器各司其职,红旗-9系列负责大气层内的低空防御,对付巡航导弹和飞机。     红旗-19盯着末段高层,拦截那些已经接近目标的中程导弹;而最厉害的红旗-29,则专门在1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外干活,瞄准的就是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在它们还没来得及释放诱饵、还没开始机动变轨的时候,就一鼓作气把它们拦下来。     可能有人不太明白,为什么非要在大气层外拦截呢?     导弹飞行到中段的时候,弹道相对平稳,飞行时间也长,最长能有20分钟,这就给了拦截系统充足的反应时间。     而且在太空里拦截,碰撞后的碎片会在坠入大气层时燃烧殆尽,不会对地面造成附带伤害,如果来袭导弹带了生化弹头,这样拦截就更安全了。     但这也意味着技术难度成倍增加,首先得有能看得远、看得准的“眼睛”,能在导弹刚发射的时候就发现它,还得一直盯着它的轨迹。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由38颗低轨红外预警卫星组成的天基监测网,导弹刚点火10秒,卫星就能捕捉到尾焰信号,再加上地面的远程雷达、海洋里的声纳阵列和空中的预警机,不管导弹从哪个方向来,都能被我们第一时间发现。

0 阅读:0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