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迪拜航展的蓝天成了印度国产“光辉”战机的葬身之地。 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架进行特技飞行的“光辉”战机突然失控,机头朝下像铁疙瘩一样直直砸向地面,瞬间化作一团火球,黑烟冲天而起。 最让人揪心的是,直到最后都没有看到飞行员的降落伞打开,这位飞行员不幸遇难。这已经是“光辉”战机服役以来的第二摔,也是第一次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讽刺的是,就在事故前几天,这架备受瞩目的“明星战机”还因为在地面静态展示时不停漏液而抢过头条。现场视频里,印度地勤人员手忙脚乱地拿着纸盒和购物袋在机腹下方接液体,场面十分尴尬。 面对外界关于“漏油”的质疑,印度官方坚决否认,解释说那只是空调系统产生的冷凝水,是正常现象。但看着那绝非无色的水滴,多数人都觉得这种辩解太过苍白。 “光辉”战机可是印度倾注了民族希望的项目,从1983年立项开始,整整折腾了33年才在2016年勉强服役。它本该成为印度空军的骨干,替换老旧的米格-21机群,撑起“印度制造”的门面。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沉重一击。这款战机号称国产,骨子里却是个“万国牌”:美国提供发动机,以色列贡献雷达,英国供应弹射座椅。印度更像是把这些进口高端零件“组装”起来,而整合能力又跟不上,导致小毛病不断。 更让印度空军头疼的是,这宝贝疙瘩不仅可靠性差,生产速度也慢得让人心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吹嘘的年产32架完全是空谈,实际每年能交付4架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是,2025年HAL交付的8架“光辉”战机里,竟然有6架是没有发动机的“裸机”。 尽管如此,印度国防部还是在2025年9月硬着头皮签下了再买97架的合同。也难怪印度空军自己都对它没什么信心,目前服役的约40架“光辉”大多被扔在二线中队,干些训练和表演的活儿,基本不参与一线战备任务。 这次在国际舞台上的当众“砸锅”,对印度试图推动“光辉”战机出口的努力无疑是致命一击。印度原本指着在迪拜航展上秀肌肉,吸引像埃及、阿根廷这样的潜在买家。结果肌肉没秀成,却演了一出“火烤战机”。 事故发生后,有消息称马来西亚空军的代表直接提前离开了航展。想想也不难理解,面对一个在表演中都能掉下来的战机,哪个国家敢真金白银地采购呢?此次事故无疑对其出口前景造成了严重打击。 “光辉”战机的尴尬处境,恰恰是印度国防工业整体困境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其军工体系在核心技术研发、系统整合、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上的深层问题。一边是国产战机不争气,另一边印度空军又面临着战机青黄不接的紧迫局面,老旧的米格-21等机型急需替换。 被逼无奈,印度只好把目光转向国外,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就在2025年9月,印度空军又提出了一项惊天计划,准备以高达2万亿卢比的天价,增购114架法国“阵风”战斗机。 然而,这个“土豪”行为在明眼人看来却有点病急乱投医。就在不久前的一次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驾驶着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据称击落过包括“阵风”在内的多架印度战机。自己国产的战机靠不住,重金买来的“王牌”又在实战中吃了亏,印度空军现代化这条路,走得真是磕磕绊绊。 迪拜上空的浓烟已然散去,但留下的教训无比深刻。印度“光辉”战机的折翼,摔掉的不只是一架飞机和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更是对那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的发展模式的警钟。 真正的强国梦、强军梦,终究要靠扎扎实实的技术积累、严谨的工业体系和可靠的质量管控来支撑,而不是靠华丽的PPT和强行的政治宣传。印度光辉战机表演时坠毁 飞行员身亡


尕尕
粉丝太多,阿三表演铁锅炖自己,然后表演才艺王炸,十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