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个志愿军战士往阵地送弹药,却发现干部全部牺牲,只剩15个新兵,他连

微笑着前行 2025-11-23 17:23:31

1951年,一个志愿军战士往阵地送弹药,却发现干部全部牺牲,只剩15个新兵,他连忙大喊:“我是老兵,现在听我指挥! 1952年,战争的硝烟还没散,15个缩在工事里的新兵蛋子正在发抖,就在刚刚,阵地上的排长和班长全部牺牲,这片位于汉滩江南岸的152.2高地,瞬间成了无人指挥的死地。 这位大喊着接管指挥权的老兵,名叫张宝富,来自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7团。他原本是团里的弹药输送兵,因多次完成艰险的送弹任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天,他背着两箱手榴弹赶往152.2高地,刚爬上山坡就看到满地牺牲的战友,工事里的新兵们正被敌军的炮火吓得不知所措。 张宝富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清点了阵地上的剩余物资:12支步枪、3挺轻机枪、不足百发子弹和十几颗手榴弹。面对兵力悬殊、装备落后的绝境,他立刻对新兵们下达命令:“两人一组加固工事,三人负责警戒,剩下的人跟我整理弹药,敌人上来就往死里打!” 这些新兵大多刚入伍不到三个月,从未经历过如此激烈的战斗,却在张宝富沉稳的语气中渐渐安定下来。 没过多久,美军一个加强排向高地发起进攻。张宝富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指挥新兵们利用弹坑和掩体交替射击,他自己则操起一挺轻机枪,精准压制敌军的冲锋路线。战斗中,一名新兵因过度紧张导致机枪卡壳,张宝富冒着枪林弹雨爬过去,用随身携带的工具快速排除故障,还不忘叮嘱:“稳住,瞄准了再开枪,每一颗子弹都要打在敌人身上!” 激战持续了四个小时,张宝富带领15名新兵先后打退了敌军三次冲锋,毙伤敌军20余人。他的左臂被弹片划伤,鲜血顺着袖口往下淌,却始终坚守在最前沿。当增援部队赶到时,看到的是16名志愿军战士靠着残破的工事,依然保持着战斗姿势,而阵地前横七竖八地躺着敌军的尸体。 战后,张宝富因临危受命、指挥有方,被记二等功,15名新兵也全部受到嘉奖。有人问他当时怕不怕,他只是朴实地说:“我是老兵,不能让新兵们白白送死,更不能丢了咱们志愿军的阵地!” 这句话,道出了无数志愿军老兵的担当。 汉滩江南岸的这场战斗,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惨烈战役的一个缩影。在朝鲜战场上,像张宝富这样的老兵还有很多,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新兵撑起一片天,用顽强的意志捍卫着阵地的尊严。正是这种“老兵带新兵、生死与共”的战斗精神,让志愿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一次次击退装备精良的敌军。 如今,70多年过去了,152.2高地上的炮火早已平息,但张宝富和15名新兵的故事,依然在诉说着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他们的牺牲与坚守,不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更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铭记这段历史,就是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挺身而出的英雄们。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1

用户10xxx71

1
2025-11-23 17:48

老一辈的革命军人,人人都是英雄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