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战场上,越南老百姓逃难挡住我军道路,排长谢志熙下令重机枪开火!谢志熙不

微笑着前行 2025-11-25 04:21:44

1979年战场上,越南老百姓逃难挡住我军道路,排长谢志熙下令重机枪开火!谢志熙不是天生的狠人,他是四川农村出来的娃,1976年参军时,母亲反复叮嘱他“到了部队要守规矩,能帮人就帮人”。 那一刻,谢志熙紧攥着指挥旗的手青筋暴起,母亲的叮嘱还在耳边回响,可眼前的战场容不得他有半分犹豫。根据战后史料记载,当时我军某部正执行穿插任务,需在规定时间内抵达预定阵地,而逃难的人群中混杂着越南武装人员,他们利用平民作掩护,不断向我军发起冷枪袭击。因任务紧急且遭遇突发伏击,谢志熙的部队已出现伤亡,若不及时开辟通路,不仅会延误战机,还可能导致整支部队陷入重围。 谢志熙的家乡在四川东北部的大巴山区,那里的村民世代淳朴善良,他从小就跟着母亲帮邻里干农活,养成了心软助人的性子。1976年入伍后,他在部队里更是出了名的“老好人”,战友生病他主动端汤送药,驻地百姓有困难他随叫随到。可战争的残酷,彻底击碎了这份平和——在之前的战斗中,他亲眼看到并肩作战的班长为了掩护村民撤离,被隐藏在人群中的敌人击中牺牲,这让他深刻意识到,战场上的“善良”若没有底线,只会成为敌人的武器。 下达开火命令的瞬间,谢志熙闭上了眼睛,枪声响起时,他的眼泪顺着脸颊滑落。根据部队战报记录,这次火力清障后,我军成功突破封锁,按时完成了穿插任务,虽造成部分平民伤亡,但从战略层面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事后,谢志熙在日记中写道:“我对不起母亲的叮嘱,可我更对不起牺牲的战友,若有来生,我宁愿做个一辈子帮人的农民,再也不碰枪炮。” 战争结束后,谢志熙因作战勇敢被记功,但他始终无法释怀那次开火的经历。复原回乡后,他主动承担起照顾村里孤寡老人的责任,每年都会拿出积蓄资助贫困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母亲当年的教诲。他常对村里人说,战场是特殊的生死场,每一个命令都关乎家国存亡,可和平年代的善良,才是真正能温暖人心的力量。 从史料记载来看,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类似的平民与武装人员混杂场景并不少见,我军始终坚持“不伤害无辜平民”的原则,但在遭遇敌人利用平民作掩护的情况下,为保障部队安全和任务完成,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谢志熙的选择,既是一名军人的职责所在,也折射出战争对个体命运的残酷碾压。 这位从四川农村走出的普通士兵,用一生诠释了“守规矩”与“能帮人”的真正含义。战场之上,他是服从命令的铁血军人;和平年代,他是心怀善意的普通百姓。两种身份的切换背后,是对家国的忠诚,更是对人性的坚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3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