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服役,印度表示:中国正全力追赶印度,中国还落后数十年! 随着中国首艘电磁

精彩山寒客 2025-11-23 18:07:59

福建舰服役,印度表示:中国正全力追赶印度,中国还落后数十年! 随着中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正式入列,中国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而隔壁印度的反应却格外 “抢眼”。 印度《欧亚时报》率先抛出奇葩论调,声称福建舰存在 “重大设计缺陷”,战力不及美国 50 年前的尼米兹级航母,印度前海军副总参谋长普拉卡什更是公开放言,“中国航母至少落后印度十年,正在全力追赶我们”。 这番言论看似底气十足,实则暴露了印度对航母实力的认知偏差,背后是其航母发展历程中的尴尬现实。 印度的航母情结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二战后亚洲首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其航母之路确实起步更早。 1957 年印度买下英国退役的 “大力神号”,改名 “维克兰特号” 后于 1961 年服役,1987 年又购入英国 “竞技神号” 改名 “维拉特号”,一度形成双航母编队。 但这些都是二战时期的老旧轻型航母,排水量仅 1.3 万吨至 1.6 万吨,作战性能低下且故障频发,1997 年首艘维克兰特号便草草退役。 为维持双航母格局,印度 1997 年从俄罗斯购入 “戈尔什科夫号”,改装后命名为 “维克拉玛蒂亚号”,排水量提升至 4.5 万吨。 真正让印度引以为傲的,是号称 “国产” 的新维克兰特号。这艘航母 1999 年立项,2009 年铺设龙骨,却因船厂空间不足、技术瓶颈等问题三次下水,直到 2022 年才正式服役,耗时 23 年创下全球航母建造周期纪录,预算也从初始金额飙升 6 倍多。 更关键的是,这艘所谓 “国产航母” 实则是 “万国牌组装货”:核心动力系统是美国的 LM2500 燃气轮机,防空导弹来自以色列,舰炮是俄罗斯产品,甚至特种钢材都要从俄罗斯进口,所谓 “90% 国产化率” 只是按舰体重量计算的文字游戏。 服役两年后,维克兰特号仍无法实现舰载机同时起降,作战半径远不及巴基斯坦的反舰导弹射程,只能在远离海岸线的区域 “虚张声势”。 反观中国航母发展,虽然起步晚却实现了跨越式进步。从 2012 年辽宁舰服役,到 2019 年山东舰入列,再到 2025 年福建舰正式服役,短短 13 年完成了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的技术飞跃。 福建舰作为 8 万吨级电磁弹射航母,搭载歼 - 35 隐形舰载机、歼 - 15T 重型战机和空警 - 600 固定翼预警机,形成完整作战体系。 其电磁弹射系统 90 秒即可放飞一架战机,单日最大起降架次达 270-300 架,远超印度两艘航母的总和。 更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舰的核心技术 100% 自主研发,从舰体设计到弹射系统,从舰载机到雷达设备,均实现国产化,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印媒和军方口中的 “中国落后数十年”,显然与事实严重不符。从核心数据来看,福建舰的排水量是维克兰特号的近两倍,舰载机作战半径是印度米格 - 29K 的两倍,预警范围更是达到数百公里。 印度引以为傲的 “航母经验”,更多是基于老旧航母的操作积累,在电磁弹射、隐形舰载机等新技术领域几乎一片空白。 所谓 “设计缺陷” 的指责,不过是对福建舰技术升级的误解 —— 福建舰之所以调整弹射器布局,是为了将蒸汽弹射升级为更先进的电磁弹射,这种技术跨越恰恰是印度难以企及的。 说到底,印度的高调表态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面对中国航母的快速发展,印度既渴望维持 “印度洋霸主” 的地位,又无力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只能通过贬低对手来掩饰自身短板。 航母实力的对比从来不是靠嘴仗,而是靠自主技术、建造效率和实战能力。中国发展航母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而非与他国军备竞赛,这种脚踏实地的发展路径,远比虚无缥缈的 “领先论调” 更有说服力。

0 阅读:56
精彩山寒客

精彩山寒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