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太和年间,江湖上有一位姓麻的算命先生,人称“麻半仙”。他一生为人卜卦算命

通星轮船 2025-11-29 02:26:27

唐文宗太和年间,江湖上有一位姓麻的算命先生,人称 “麻半仙”。他一生为人卜卦算命,窥探天机,在城里小有名气。如今他已年过花甲,鬓发皆白,心中却始终压着一块大石,沉甸甸的,让他夜不能寐。 麻半仙依旧每天在城南老槐树下摆卦摊,布幡上 “麻半仙” 三个字被日晒雨淋得褪了色。来往行人不少,有人停下问卦,他大多只是随意指点两句,不像年轻时那般字字笃定。旁人只当他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没人知道他心里装着二十年前的一桩旧事。 那年他刚到城里立足,算卦奇准的名声渐渐传开。有个叫李三郎的年轻人,背着包袱从乡下赶来,想问问科举前程。李三郎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碎银子,眼神里满是期盼。麻半仙看了他的八字,又摸了摸卦象,当时正赶上自己连日赶工有些疲惫,竟没留意八字里藏着的劫煞,一口断定他来年春闱能中举人,还说他日后能做官。 李三郎听了喜出望外,当即给麻半仙磕了个头。为了凑盘缠和打点的银子,他回乡下借了高利贷。可第二年春闱,李三郎名落孙山,回到乡下后,高利贷的利滚利让他喘不过气。债主天天上门催债,家里的田地被收走,妻子气急攻心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走了。李三郎走投无路,带着年幼的儿子远走他乡,从此没了音讯。 麻半仙后来偶然得知这件事,心里像被重锤砸了一下。他找出当年的卦帖重新推算,才发现自己漏看了关键的劫煞,那一卦不仅害了李三郎一家,也成了他心里解不开的结。这些年他攒下的银子,有不少都匿名捐给了乡下的学堂,只盼着能赎一点罪。 这天中午,日头正毒,麻半仙正准备收拾摊子躲阴凉,一个穿着短褂的年轻人站到了卦摊前。年轻人眉眼间有几分眼熟,开口问道:“你就是麻半仙?我想问问二十年前,你给一个叫李三郎的人算过卦吗?” 麻半仙的手顿了一下,抬头打量年轻人。“你是他什么人?” “我是他儿子,李石柱。” 年轻人说,“我爹去年没了,临终前让我来城里找你,问清楚当年那卦到底是怎么回事。” 麻半仙沉默了半晌,把摊子往树荫里挪了挪,示意李石柱坐下。他把当年的事一五一十说了,没有半点隐瞒,最后叹了口气:“是我当年大意,害了你们一家。” 李石柱低头沉默了许久,没说话。麻半仙心里七上八下,以为他会发怒,甚至动手。可过了一会儿,李石柱抬起头,眼神平静:“我娘活着的时候说,当年你也不是故意的,而且这些年,总有人匿名给我们家送粮食和银子,想必就是你吧。” 麻半仙点点头,心里一阵发酸。 “我爹到死都没怪你,他说自己命不好,怪不得别人。” 李石柱继续说,“我这次来,不是要找你算账,就是想弄明白真相。现在我爹心愿了了,我也该回去了。” 麻半仙看着他,突然想起自己攒下的银子。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递给李石柱:“这里面是我这些年的积蓄,你拿着。回去做点小生意,别再走你爹的老路。” 李石柱推辞不肯要,麻半仙硬塞到他手里:“这是我的心意,也是我该还的债。” 他又拿起卦签,仔细给李石柱算了一卦,“你命格稳健,适合做粮铺生意,选址在城西渡口附近,定能安稳度日。” 李石柱谢过麻半仙,拿着布包走了。过了半年,麻半仙听说城西渡口开了一家粮铺,老板为人实在,生意做得红火。又过了几个月,李石柱带着妻子孩子来看他,还给她带了不少粮食和布料。 那天麻半仙送他们出门,看着一家三口远去的背影,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了地。晚上回到住处,他泡了一壶热茶,喝着喝着就睡着了,这是二十年来,他睡得最安稳的一觉。往后的日子,麻半仙依旧在老槐树下摆卦摊,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平和,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沉重。有人问他为何现在算卦越发谨慎,他只说:“天机不可轻泄,人心更不能辜负。” 他依旧帮人指点迷津,却再也不敢有半分疏忽,每一次卜卦都反复推演,生怕再酿下无法挽回的过错。而城西的粮铺生意越来越旺,李石柱时常会让人给麻半仙送些米面,两人虽不常见面,却像是有了某种默契。麻半仙知道,这桩压了他二十年的心事,终于在岁月里慢慢化解,而他也终于明白,算命先生算得准不算真本事,守住人心的底线,才是真正的 “半仙”

0 阅读:4
通星轮船

通星轮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