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的本质:从历史现象到未来判断的理论模型构建
赵博士新书发布:
《创业战略:投资人眼中的成功创业路径》

在商业战略研究中,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观点是"站在趋势的一边"。然而,真正值得深思的是:趋势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确信自己看到的确实是趋势,而非短期波动或局部现象?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趋势本身是不可见的,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历史数据和当下现象。真正的趋势判断,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对历史规律和现象的系统性分析,才能得出对未来方向的可靠推断。这一认知对战略制定和创业选赛道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趋势认知论:我们看见的是历史,判断的是未来
1. 趋势的哲学本质
趋势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人类认知的产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指出:"人类大脑习惯于在随机事件中寻找规律。"这种认知特性使得我们必须警惕对趋势的直觉判断。真正的趋势分析应该建立在三个维度上:
• 历史经验(已发生现象的规律性)
• 理论模型(解释现象之间关系的框架)
• 数据验证(量化分析的客观性)
2. 智能手机革命的再思考
2007年iPhone的发布被视为智能手机革命的起点,但这一判断本身是基于对计算机发展史的理解:
• 摩尔定律(Gordon Moore,1965):集成电路性能每18个月翻倍;
• 梅特卡夫定律(Robert Metcalfe,1980):网络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 颠覆性创新理论(Clayton Christensen,1997):新技术从低端市场切入。
这些理论共同解释了为什么触控屏+移动互联网的组合会颠覆功能机市场。没有理论框架,iPhone可能只会被视为又一个失败的PDA产品(如苹果Newton)。

图源:网络
二、趋势分析的方法论:从现象到模型
1. STEEP模型的深层逻辑
宏观环境分析常用的STEEP模型(社会、技术、经济、环境、政治)本质上是一组因果关系假设:
• 社会因素:基于人口结构变化的预测模型(如联合国人口司数据)
• 技术因素:技术成熟度曲线(Gartner Hype Cycle)的应用
• 经济因素: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理论对创新周期的解释
案例:中国养老产业趋势
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5年突破20%。但这一数据本身不构成趋势判断,必须结合:
• 老年消费行为研究(理论)
• 日本"银发经济"发展史(历史)
• 中国医保支付能力分析(数据)
2. 电动汽车的模型化分析
特斯拉的成功常被归因于环保理念,但真正驱动行业趋势的是:
[技术S曲线]
电池成本下降曲线(BloombergNEF数据:2010-2020年下降89%)
+
[政策影响模型]
各国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与补贴政策的量化分析
+
[创新扩散理论]
早期采用者(环保主义者)到早期大众(性价比用户)的过渡临界点。
三、理论模型的战略价值:超越经验直觉
1. 经典理论框架的应用
理论模型
创立者
应用案例
颠覆性创新
Clayton Christensen
解释为什么数码相机颠覆胶片行业
技术采纳生命周期
Everett Rogers
分析云计算在不同行业的渗透率
价值链重构
Michael Porter
解读美团如何重构本地生活服务
2. 资本流向的模型化解读
红杉资本的投资逻辑建立在对"技术范式转换"(Carlota Perez理论)的判断上:
1. 安装期(基础设施投资)→ 2000年互联网泡沫
2. 部署期(应用层爆发)→ 2010年移动互联网
3. 成熟期(生态整合)→ 当前AI投资阶段
反例警示:
元宇宙投资热潮中,许多机构忽视了"技术成熟度"模型的警告,导致2022年后大规模估值回调。

图源:网络
四、从趋势到战略:模型驱动的决策流程
1. 战略制定的三阶模型
[输入层]
历史数据清洗 → 现象特征提取
↓
[分析层]
理论模型匹配 → 关键变量识别
↓
[输出层]
情景模拟 → 战略选项生成
2. 创业选赛道的验证矩阵

案例:SheIn的成功要素
• 快时尚产业周期理论(缩短至7天)
• 长尾效应(Chris Anderson理论)在服装业的验证
• 社交电商传播模型(K因子>1.2)
五、认知陷阱与模型边界
1. 常见判断误区
• 叙事谬误(Taleb):将巧合事件强行构建因果关系
• 幸存者偏差:只研究成功案例而忽略失败样本
• 模型僵化:忽视黑天鹅事件的影响
2. 模型的动态校准
剑桥大学商业研究中心提出"模型迭代率"概念:
• 稳定行业:年更新率≤20%
• 颠覆性行业:年更新率需≥50%
(如AI领域需实时纳入最新论文成果)
六、结语:构建属于你的趋势分析体系
趋势判断的本质是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在战略制定中,我们建议采用"三层防御体系":
1. 基础层:掌握10-15个核心商业理论模型
2. 应用层:建立行业专属的分析框架
3. 迭代层:设置季度模型评审机制
正如管理思想家彼得·德鲁克所言:"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理解现在。"而理解现在的最高境界,是建立解释现象的理论模型。在这个意义上,真正的商业战略家,首先必须是理论模型的构建者与实践者。
(本文完)

作者寄语:
赛道创业战略——用投资人的眼光看创业。
创业、开拓新业务,靠摸索太苦,太危险!有没有靠谱的理论来指导?
现在有了。
赛道创业战略,总结20年中国创业经验,用投资人的方法,思考战略,设计业务。
选好赛道,找对路径,开创大局面!
战略难落地?团队难共识?
一场战略共创会,打通方向到执行,让团队目标一致,行动有力!
赵博士亲自下场,用赛道创业战略:
①定制战略议题,精准聚焦;
②主持团队战略讨论,明确发展方向;
③按照步骤,共创路径清晰的完整战略。
“1日共创,3年清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