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来的军舰只有半截舰体!都是造轻型护卫舰,难怪中国不学德国?

排头档案 3周前 (04-19) 阅读数 7814 #历史

说起欧洲经济和工业强国,德国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了。英国脱欧后,欧盟组织昔日的英、法、德三国以“三驾马车”的方式引领欧洲发展的模式,变成了法德两国的“双头羊”模式。由此可见,在一票欧洲国家中,德国显然是个非同寻常的存在,更是典型的轻重工业强国。只不过,这个所谓的“轻重工业强国”也只是在欧洲范围内。倘若我们把比较的范围放大一些,比如把有着“世界工厂”美誉的中国算进来,那德国的制造业就真没什么优势了。就以自行建造军舰为例,德国人采用的堪称奇葩的造舰手段,大概就是中国造舰业“打死都不会去学的”……

德国K-130型轻型护卫舰

与中国海军现役的056A型轻型导弹护卫舰相似,德国海军中也有一款主要用于执行近海低烈度作战任务的轻型护卫舰,那就是“布伦瑞克”级护卫舰,又名K-130型,单舰满载排水量约为1650吨。而这款护卫舰的建造过程,实可谓是颇为别致。从德国当地人拍到并发布的照片来看,第二批次K-130型护卫舰中的“0.5艘”通过了基尔运河,留下了经典一幕。为什么说是“0.5艘”呢?这还真不是在开玩笑,原因在于其的的确确只有半截舰体漂在水上。

正在通过基尔运河的前半截舰体

在K-130型护卫舰的建造工作中,德国人采用了一种很特殊的方式,那就是由分布在国内不同地区的数家船厂,来建造军舰的前后两段舰体。舰体分段均完工后,再将各自“0.5艘”军舰拉到同一个地方,“拼”成1艘完整的军舰。具体来说,K-130型护卫舰的前半截舰体,通常会在德国不来梅或基尔的造船厂内建造,后半截舰体由位于沃尔加斯特的造船厂建造。至于说“拼”到一起的工作,则由位于汉堡的造船厂完成。

这是运输过程中的后半截舰体

这样一来,这款军舰的前半截舰体和后半截舰体,动不动就以“0.5艘”的样貌漂浮在水上并前往汉堡,就成了个很自然的事情。所以说,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并不是咱们“起猛了”。于是可能有人就要问了,区区一款不到2000吨级的轻型护卫舰,德国人为何要选择这种堪称“脱了裤子放屁”式的麻烦方式呢?为何不像中国“同行”那样,在1座造船厂内完成军舰的全部建造工作呢?莫非这种“你造前半截,我造后半截,他负责最终拼接”的造舰方式,有什么妙不可言的好处吗?

两截舰体会在汉堡“汇合”并形成完整的军舰

好吧,其实事情并没什么神秘之处,答案甚至会让人倍感无语,那就是“以雨露均沾的方式维持国内数座造船厂的运转”。德国海军规模不大,采购每款型号的新型舰艇的数量都较为有限,单次采购量往往只有3~4艘,基本上只靠1~2座造船厂即可按时完工。但这样一来,其他造船厂就可能因接不到军方订单而运转不善,进而或逐步丧失造舰能力,最终削弱德国的造舰工业水平和产能。

中国是在1座造船厂内完成1艘军舰的全部建造

为了避免这种结果,德国人就想出了这种“把1艘军舰的建造工作,分包给多座船厂来完成”的法子。得益于此,德国本土的多座船厂均可参与相关工作,将造舰业产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理想的水平上。但此举的代价也很明显,那就是舰体分段运输工作所带来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尤其是造舰效率远不如“在1座造船厂内,完成1艘军舰的全部建造工作”。

中国国内船厂的造舰产能无比旺盛

只能说,地区级海上强国德国的海军体量和装备规模需求,远远无法与“向着打造一支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蓝水海军’”的中国海军相比。中国国内的造舰产能之旺盛,更是许多欧洲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

评论列表
  •   哒哒哒  发布于 2025-04-23 09:02:01  回复该评论
    没苦硬吃,没屎硬舔。成本高工时长不说,非要舔难度大,你怎么不让严谨的德国人纯手工敲?难度更大。
  •   游子  发布于 2025-05-03 01:40:17  回复该评论
    一千多吨的小船🚢,还分三次造[呲牙笑]
  •   用户10xxx01  发布于 2025-04-25 19:20:37  回复该评论
    中国迟早也会面临这样的困境,052D30多条了,055舰20来条,054A近40条,你觉得中国海军还有多大战舰的需求?你觉得中国的造船厂还能维持多久?
  •   查无此人  发布于 2025-04-28 14:44:48  回复该评论
    我看哪个蠢货笑,现代造船都是分段式中国军舰同样如此,你当是造个小渔船是吧,几千吨排量的船舶你倒是找个可以直接加工如此大船体的设备出来,脑子是个好东西但是很多人没有他们只要是听到西方比中国差就兴奋不管有没有依据有没有逻辑
  •   懒懒de竹子  发布于 2025-04-19 16:59:14  回复该评论
    舰体的龙骨肯定是一体化制造强度好,分两段制造再拚焊成一体,工艺是可行,但这船体强度肯定没一厂整体制作好。看来中国不想要这个工艺,只想按自已工艺制造。
  •   赵华  发布于 2025-04-19 18:21:15  回复该评论
    德国知道军工随时都要调动起来[抠鼻]
  •   三尺青锋  发布于 2025-04-19 15:54:30  回复该评论
    这么说的话,这就是下水了三次么!颇有三哥的风范啊!
  •   哒哒哒  发布于 2025-04-23 09:05:06  回复该评论
    真有全球化分工合作的思维,你快去建议他们开几十个厂去建吧,多分几截,那肯定比我们一个船厂生产快多了吧。
  •   战争2013  发布于 2025-05-04 08:30:10  回复该评论
    这样做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保密。[滑稽笑]
  •   俗人  发布于 2025-04-27 07:39:57  回复该评论
    完全以标准件生产!这才是他们的可怕之处
  •   用户15xxx12  发布于 2025-04-20 10:42:48  回复该评论
    好处是,打成两段也能飘着,不会沉,说不定拖回去一焊,又好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用户15xxx03  发布于 2025-04-20 18:01:06  回复该评论
    德国佬已经不是以前的德国佬了!军舰分段建造很正常,到一个船厂造前面,一个船厂造后面,再拖船通过基尔运河,汉堡拼成整艘,这就比较搞了,说明德国军工离异分配也是厉害的。为什么不是你造一艘,我造一艘。难道这次我造前面一段,下次你造前面[笑着哭]
  •   塵封記憶  发布于 2025-04-20 20:00:00  回复该评论
    楼主不懂什么是模块化设计吗?这样不同厂组装难度才大。
  •   霜师兄  发布于 2025-04-19 21:16:19  回复该评论
    船运的吨位比铁路火车的大多了。那么以江河航道为脉络,部署重工业,材料运输更便利
  •   乐乐乐乐呀  发布于 2025-04-20 15:15:52  回复该评论
    国内也是分段建造的。只是在一个船厂,不同项目组各自建造自己的那一段,最后合拢。
  •   沈凉生  发布于 2025-04-19 19:08:02  回复该评论
    很简单啊 一个船厂,几个船的人轮换。几家厂的工人都有工资出了 不用流失技术人员
  •   江南小生  发布于 2025-04-19 16:32:14  回复该评论
    [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小时候看读者青年文摘太多了,到现在一说哪个欧美国家,我还能说出来一堆优点
  •   踩着七彩祥云  发布于 2025-04-20 00:18:57  回复该评论
    我以为他们是想用巨型总段造船法造区区一千吨的舰呢,万万没想到啊[呲牙笑]
  •   小白鸽子  发布于 2025-04-20 00:33:56  回复该评论
    中国要干也不会这么干,道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怎么干知道了吧?
  •   金色年华  发布于 2025-04-22 14:54:44  回复该评论
    这个欧洲海军,除开有核潜艇和核动力航母的法国除外,也就意大利海军规模还算不错了,其它的就[汗][汗][汗]
  •   更改名字  发布于 2025-04-21 12:58:48  回复该评论
    主要就造了这这么一艘,下一艘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开工[笑着哭]
  •   灵力精灵  发布于 2025-04-19 22:33:33  回复该评论
    不如一个造下半部分,一个造上半部分,最后再来一个装设备
  •   只信今生 不问来世  发布于 2025-04-20 17:47:45  回复该评论
    德是内陆国没有出海口。又不想放弃海洋梦,只能靠造轻型护卫舰积累技术,等着风云再起
  •   乖乖兔  发布于 2025-04-26 15:40:51  回复该评论
    牛那个啥,两个字我也一个吧,学习德国
  •   街头巷尾  发布于 2025-04-19 15:48:04  回复该评论
    [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这算是德国人的严谨,还是死心眼子呢。。。
  •   乐乐乐乐呀  发布于 2025-04-20 15:14:13  回复该评论
    分段建造是造船业潮流,国内在一家船厂造,也是分段建造最后合拢。这样建造速度更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排头档案

排头档案

历史回眸,独家档案,深度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