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怒骂鲍威尔!
文︱陆弃
4月21日,特朗普在其自家社交平台上再次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开火,直呼其为“太迟先生”和“一个大输家”,并指责其不降息将导致美国经济放缓。就在他怒发冲冠之际,美国股市主要指数集体跳水,美元指数跌至2022年以来新低,金融市场瞬间陷入“双杀”格局。一场从嘴炮开始的货币战争,正逐步演化为撼动全球金融格局的系统性风险。

特朗普的怒火表面上源于通胀问题,实则根植于政治操盘。他在社交平台上自夸“几乎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在下降”,声称美国当前“几乎没有通胀”,并借机猛轰鲍威尔“不作为”,还搬出欧洲央行已七度降息来对比美联储的“迟缓”。而其真正用意,早已昭然若揭:在竞选连任的关头,他急需一波货币宽松来“点燃”经济表象,从而为其选战加分。只不过,这一切要以牺牲美联储独立性和美元信誉为代价。
特朗普早已不是第一次“炮轰”鲍威尔,在其第一任期内,就曾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加息阻碍经济增长。如今重回白宫,特朗普对货币政策的控制欲显然更为强烈。尽管鲍威尔此前表示总统无权罢免美联储主席,并表示将履行完至2026年5月的任期,但美国政界早已传出风声:特朗普或将通过立法手段架空鲍威尔,甚至考虑设立所谓“影子主席”,以绕过联储系统,直接操纵政策走向。
这种“总统干预货币政策”的行为,无疑已将美国带上了一条极为危险的不归路。Evercore ISI的副董事长古哈指出,如果市场开始质疑美联储的独立性,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美元将遭抛售、债市将出现殖利率飙升,资本将逃离美国,而美国股市也将陷入深度调整。在全球流动性依然脆弱、地缘冲突持续升温的大背景下,这种人为制造的不确定性无异于火上浇油。
芝加哥联储主席已连续两日紧急公开发声,警告“货币政策若长期受到政治干预,将导致更高通胀、更低增长和更高失业”。他的表态,无疑是在替整个联储系统鸣警钟。货币政策本应独立于短期政治周期,但如今却被迫沦为政客手中的竞选工具。联储的独立性一旦崩塌,整个西方金融体系赖以维系的“规则信仰”也将摇摇欲坠。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攻击不只是一次政治口水战,而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货币政变。在全球经济高度关联、资本流动瞬息万变的今天,任何针对央行独立性的干预,都会迅速外溢为全球风险。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一旦信用崩塌,波及的将不仅是自身经济,还有整个全球金融稳定。
我们已经看到初步后果:美元指数跌破长期支撑,美股在高位脆弱震荡,黄金、比特币等避险资产持续上涨。这一切,都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美国政策走向的深深忧虑。而特朗普越是通过强权干预来推动短期宽松,市场反而越是用脚投票。这是对其政策合法性与长期可持续性的极大质疑。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规则制定者之一,其一举一动不仅关系自身前途,更牵动世界格局。如果特朗普真的开创“总统掌控美联储”的先例,不仅是对华尔街的一次系统性威胁,更是对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次实质性破坏。从长远来看,其他国家将不得不重新评估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将被大幅加速。

特朗普看似是在为美国争取货币自主权,实则是在用一己之私赌上整个国家的金融未来。他对鲍威尔的羞辱不仅暴露了其个人的强人执念,更揭示了他将“美联储”视为可控工具而非制度基石的危险心态。而这,才是真正令世界金融界不安的根源。
但特朗普不会在意这些,他要的不是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而是为选票打造的“虚假繁荣”。他所推动的,是一场罔顾长远、牺牲制度、以市场为赌注的政治豪赌。这场豪赌若成,美国可能短期内迎来繁荣假象;若败,则可能引爆新的金融危机。而无论成败,全球都将为此埋单。
在美元信用已经多次遭到质疑、美国财政赤字高企、美债评级下调的当下,再搞“内斗式”政治金融游戏,无异于饮鸩止渴。特朗普对鲍威尔的围剿,不仅是个人恩怨的延续,更是一个超级大国制度裂痕日益扩大的信号。当总统可以随意羞辱央行主席,甚至妄图架空其职责时,我们必须问一句:这个曾经标榜制度制衡的国家,是否还值得世界信任?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骂战,这是一次制度危机的前奏。特朗普与鲍威尔的对峙,远比表面所见更深刻,也更危险。而最终的输家,恐怕不会只是那位被骂作“loser”的鲍威尔,而是整个美国金融系统,乃至全球信心的最后防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